美娟依偎在兒子的身邊,時光的車輪帶著印記逐漸遠去,沉澱下來的是那張稚嫩的小臉,是彼此費盡千辛萬苦後得來的愛的印證和結晶。用手輕輕撫摸著小三的臉龐,哪些回憶逐漸抽離出來。翻了個身子,稍微做起來靠著床頭,淡淡的思念又回到千里之外。
還沒等美娟思緒凝結,房門就慢慢的開了條縫隙。門縫外上下有著兩張調皮的臉在朝裡面張望,美蘭帶著二丫穿著棉毛衫披著個毯子,美蘭用毯子裹著二丫輕聲的對著美娟說道“阿姐,你醒了呀,這個小囡睡醒了,嚷嚷著要過來。”
六點多的上海弄堂裡已經有些喧鬧,睡不著,起來和小姨嚷嚷著找媽媽。“快點進來,外頭冷”
兩個人一聽,都興奮的擠了上來。美蘭跑到美娟的腳底,掀起被子抱著二丫進鑽了進來。美蘭小時候也喜歡和姐姐這樣,一大早鑽進來然後和姐姐聊天,一直到媽媽叫吃早飯。這種溫存的方式,至今還讓她懷念,並且使用起來駕輕就熟。
美蘭把二丫抱到兩條腿中間,讓二丫後背靠在胸口上,摟著她,二丫好像很享受這種姿勢帶來的安全感,偷偷興奮的眯著小眼睛直樂呵。
美蘭將腳丫伸到美娟的腳底板下,這個是小時候她一老喜歡和阿姐聊天時候做的姿勢。這讓美娟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小時候,“小娘句,還是喜歡把腳放在這裡”
美蘭很受用的壓低興奮的聲音,笑笑對美娟說“誰讓阿姐的腳總是那麼暖和,嘻嘻”就這樣坐在床上,美蘭抱著二丫,美娟依偎著兒子,就只是在哪裡開心的笑著,沒有說話,但是很溫馨。
沒過多久,又一個頭探進來,母親的臉也湊了進來。“啊呦,小娘句,不讓你阿姐多睡一會,弄又來找你阿姐暖腳了是哇”
“阿媽,要一道來哇”美蘭開心的笑著說
“尋開心是哇,快點起來,我早飯都弄好了,你們兩個人弄好孩子,快點下來吃飯。美蘭你還要上班呢!”
“我不想去,我要陪阿姐,好哇啦,阿媽”美蘭撒起嬌來。
“隨便弄,自噶去跟單位請假”
“美蘭,這不好吧,你趕緊去上班把。我這次回來要住個小半個月呢,有的是時間的”美娟對妹妹說
“啊,有半個月呀,那我去上班了,一會我早點下班回來陪你”美蘭一聽姐姐要住半個月,高興極了。
兩個人把老三叫醒,老三迷糊的直鬧起床氣,哭哇了半天,最後給一把熱毛巾擦在臉上,極不情願的起來了。兩個孩子上好廁所,穿戴好,美娟和美蘭領著下樓去洗漱。
洗漱完,桌子上已經放著好幾樣豐富的早餐。西北哪裡吃過這些呀,早上炸饅頭片,泡飯,粥,或者麵條,極其的簡單。桌子上的早餐說實話孩子們一個也沒見過,豆漿,油條,粢飯糕,小籠包,小餛飩,還有一個豆花,二丫是個饞老呸,指著那個小籠包子說“阿婆,這個包子怎麼那麼小呀”
外婆從來了,就最喜歡這個外孫女,趕緊抱到腿上來,一一介紹到“曉得了哇?這個小籠包是阿婆一早排隊去買的,明天外婆去給你買生煎包和鍋貼吃”。
二丫和小三眼睛是亮的,哪些單調的早餐早就吃膩了,特別是二丫。外婆夾了一個小籠包,吹了吹,然後把皮咬破,讓裡面充滿肉香的湯汁流出來,放在調羹上。小籠包熱的時候裡面的湯汁是非常燙的,不好入口,會一下燙到的,所以外婆很細心的弄好後。遞到二丫的嘴巴口,二丫將小小的包子咬了一半,到嘴裡的時候。又開始眯著月牙般的眼鏡,超級享受這道美味。外婆高興的不得了,特別是看著這個丫頭的表情,“囡囡樣子真是討人歡喜的要命”抱在懷裡,吧唧親了一口。
美娟也給老三整了一個,老三也是吃好後哇哇的指著包子。全家大人都哈哈大笑的看著孩子們吃著早點,然後是小餛飩,蔥香味道,帶一點醋和鮮辣粉;豆花爽滑入口,豆漿濃郁芬芳,粢飯糕外脆裡嫩充滿米香,一頓早飯吃下來,兩個孩子肚子滾圓滾圓。
美蘭吃了幾口,趕緊就去上班去了,外婆收拾好,在自己房間點了一個炭盆,然後拿了一個湯捂子南方冬天一種鐵或者銅做的暖手的器具)用布包好。準備了些點心,糕點之類的,帶著美娟來到自己房間。將一個矮腳的床桌,鋪好墊子放在床鋪上,然後和美娟把孩子們都放在床鋪上,拿了很多小人書,和美娟他們小時候留下來的玩具給孩子們玩。
孩子們都沒有玩過什麼玩具,看到有布娃娃,還有木頭的小手槍之類的,開心的趕緊資源大掠奪了。“不要搶,二丫,你和弟弟輪流玩”兩個孩子剛才大有火拼的節奏,看到母親的呵斥,又看到那麼多好玩的,也沒吵鬧,各自抱著自己喜歡的玩具玩著。
母女兩人看著孩子們終於玩具大戰結束,安靜的在哪裡玩。此時才一起坐到床邊,母親給美娟遞了一根細沙條頭糕“呶,你最喜歡吃的沈大成的細沙條頭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美娟結果手裡的點心,一小口一小口吃著,“阿媽,真好吃,還是那個老味道,你也吃一口”扯了一半給母親,母親也拿起來小口小口吃著。
“哎,你這一走就是十幾年,我還沒怎麼疼你,你都當媽媽了。這些年你在哪裡過的好嗎?跟阿媽說說。”母親眼裡盤著眼淚,拉著女兒的手說道
“阿媽,我過的還蠻好的。哪裡確實苦,剛開始的那時候還是孩子,剛去的還有著激情。到了後來真正住下來,其實有點後悔的。”
“剛去哪裡,我們在兵團裡,算是半個部隊編制。除了要做一些民兵的訓練,還要組織生產,下地幹活。後來我分到了半準軍事單位,專門做雲母......”
美娟和母親分享著去西北邊陲的那些歲月裡的點點滴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人口240萬,職工近百萬,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漢人。新疆到處都有它的“團場“,很多地名就是其下屬單位的番號。兵團是個高官行政單位,與新疆自治區平級。它有自己的城鎮,設有公安、司法、檢察機構,有獨立的戶口造冊、結婚登記處、監獄、科學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完全自成體系,不受地方政府管轄。鄧前輩將其視為”穩定新疆的核心“1981年鄧主席視察新疆時所言)。
兵團原本的職能是屯墾戍邊,是個以政治任務為主的準軍事化組織。六十年代中蘇對抗期間,新疆的中蘇邊境縱深1030公里地帶全部由”兵團“接管,遷走所有老百姓,建立起一條鏈狀的邊境農場帶。四百多個兵團的民兵連常年進行邊境值班巡邏,形成一道“反修防修“的“血肉長城“。寓兵於民的兵團是不吃軍糧、不穿軍裝、不要軍餉,擁有百萬兵員而且永不退役的“駐軍“.當年兵團的主要首長張仲瀚這樣形容他的隊伍:“一旦有事,能做到不分晝夜,不分山川,不用嚮導,運用自如,召之既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那些歲月裡,人們用血肉之軀組成了邊陲的塞外人肉長城,為了保衛邊疆,一邊建設,一邊守護著這漠北的城市。當然不只是西域邊陲,還有東三省和西南的雲貴地區。
母親聽完女兒的訴說,聽到艱苦奮鬥的生活經歷,負傷時的情景,一直到他和老董如何境地下相遇相知,百感交集,時常聽得是心疼的,心酸的,眼淚也止不住的落下。
“沒想到,你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我就想著你過去之後會很苦,沒想到是那麼苦,聽著都揪心呀。那你現在病退的話,能不能回來呀。”母親感慨後,馬上想到的是,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回來。
“阿媽,現在唸恩在哪裡剛剛工作有起色,我們還回不來。這裡要是沒有好的關係和接收單位,回來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們還拖家帶口的。我想等我們稍微好點了,再慢慢想辦法吧”
母親想了想,也是,就一個人回來應該問題不大,現在你們三個孩子,回來住哪裡,住上面閣樓也住不下,就業也是問題。又沒有關係,肯定是調不回來的,只能慢慢以後再看了。
“阿媽,阿爸那天能回來呀,我好想他。”美娟不想讓這個話題再延續下去,問的越多疼的越多,不管是對母親和自己。
“我估摸著還要個小一個星期,你阿爺走的早,你二爺爺相當於老父親,幫襯著養大你阿爸和你大伯幾個人,所以就按照阿爺的規格辦。”
“阿媽,我有個想法,我想帶孩子一起回鄉下去,一來我也想去祭拜一下二爺爺,二來我想回去看看,到時候和阿爸和弟弟一起回來,你看行不行”。
“這個,行是行,但是你們剛坐了那麼多天火車,這樣折騰你可以,孩子們也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