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已經到了上學的年紀,而第一次作為父母送孩子報名老董來說,是有點忐忑的。因為他沒有機會讀書上學,曾經幾何也很嚮往能夠走進學校的,但是那時候家裡貧窮,早年就出來謀求生機,沒有這樣的機會,只是送過弟弟去讀過學堂。
站在村裡的祠堂的門口,遠遠的張望過裡面。村裡的教書先生,據說是以前大城市回來的。由於父母身體不好,回到鄉下照顧父母晚年,在村裡當起了教書先生。村裡騰出一間祠堂,裡面擺著幾十張小課桌,算是個校舍。唯獨幾次進去,還是和師傅去幫工修繕裡面的課桌的時候的在裡面待過。
而且每次都是放學沒人的時候,老董也記得自己曾經坐在最後排的小座椅上,看著黑板上留下的未曾擦去的粉筆字,然而幾乎沒幾個認識的。也夢想著有一天也能聆聽郎朗的讀書聲,得到老師的教誨,然而這對老董這不過是個夢罷了,就寄望弟弟們能好好讀書。
這年少的記憶對老董是一種深深的遺憾,現在自己為人父母,再難也要送孩子去唸書。,什麼讀書改變人生之類的高深大道理老董可能還沒上升到這個理解的高度,但是他知道讀書的人大部分比自己過的好,就像廠裡哪些讀過書的技術員,讀過高小的都在廠裡擔當一定技術工種,工資大部分也比自己高。老董的工廠是從事裝置製造的,所以木工在這裡只是輔助型工種。所以老董深深明白多讀點書,孩子們也許以後會有好的出路,會有機會比現在的自己過的更好。
那時候支邊支內的城市裡都是以廠礦院校為單位,大型一點的廠礦院校會開辦子弟學校。也會吸收附近一些小的機構和地區範圍內的孩子上學。其實很早的時候就有學區房這個概念,只是那時候不是對口房產,而是對口廠礦院校職工的工作證,有些還要開介紹信。老董的工廠不算太大,沒有能力開辦學校,所以對口的是離開他們三四公里外的一個大型的收割機制造的子弟學校。
一大早天還沒亮,老董就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比較新的藍色工作的服拿出來,裡面套好一件半新的海軍短袖衫。老董沒有皮鞋,只有一雙相對比較新的黃膠鞋,這是老董能拿出的最體面的一套衣服了。希望報名的時候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人靠衣裳馬靠鞍這個淺薄的道理,老董還是懂的。
大丫今天很早就被美娟拉扯起來,梳了兩個小辮子,穿了一件碎花布料的小襯衫,下面是一條改小的黃色軍褲,腳上穿了一雙新買的黃色小號膠鞋,背了一個綵鳳送的綠黃色的軍用書包。
美娟努力的把大丫的衣領給整的比較平整,然後用沾過的水的熱毛巾,稍微把衣服有擦了下,雖然昨天晚上已經用茶缸熨過衣服了,但是還是用手拉直衣服,給衣服稍微修正下。早上給大丫特地煮了一個雞蛋,而妹妹弟弟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都準備好了,老董牽著女兒的手,今天沒有把大丫放在後面,而是把大丫放在腳踏車前樑上,帶著大丫往學校的方向騎去。一路上碰到很多同事,紛紛相互打著招呼。汽車班老呂的兒子和大丫同年,老董從後面騎過來並排時,老呂側頭看了一眼,發現了老董。
笑著對老董說“老董,你今天穿的和新郎官一樣,是你丫頭上學,又不是你去娶媳婦,哈哈!”
老董看見老呂,也稍微放慢速度,聽老呂這麼一說,老臉一紅的說道“這不我沒上過學,跟著閨女也體驗一把上學的滋味,大丫,快叫呂叔。”
大丫糯糯的叫了聲“呂叔。”
老呂很開心“老董,說不定這兩個孩子能分到一個班哩!”
“那感情好,以後上下學能做個伴。”老董笑笑回應了一句,繼續騎行!
老呂的兒子個子大,坐在後面,但是由於大丫側身坐著,大丫看不見對方。大丫平常都比較乖,而在幼兒園裡小呂不太和女生玩,也沒怎麼注意過,所以兩個孩子不太熟悉。現在兩個孩子要同行上學,而且聽說可能分在一個班裡,小傢伙突然有了興趣,老呂的兒子朝著大丫這裡瞄了一眼,看著這個不怎麼熟悉的女孩的背影。
在拐過廠區大門的以後,兩人邊騎邊聊一路迎著朝陽朝著學校的方向騎去。雖然有點距離,但是兩個父親熱火朝天的聊著,一點都不感覺累。似乎都被孩子要上學這件事,點燃很多兒時的話題。學校到廠區路蠻順利的,順著河邊的一條大路,騎行三四公里,轉個彎就到了。
學校是一個幾十間平房圍城的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中間有個很大的操場。很遠就能看到中央的地方樹立著一根旗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隨風擺動,像是也很開心,迎接著這些新來的莘莘學子。還未騎到門口,就可以看到校門口種著很多楊樹,筆直聳立在哪裡。學校門口上方拱形的鐵架子上樹立著學校的名字“聯合收割機場子弟學校”,左面牆上寫著“好好學習“,右面牆體上寫著“天天向上”。學校銘牌下面拉了一條橫幅,寫著“歡迎新生家長來校光臨指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董在不遠處和老呂隨著人流就了下車,和大家一樣推行著走進去。這一刻老董是激動的,陽光照射在學校正面,將銘牌的紅字對映的格外顯眼,老董覺得背對的陽光暖暖的,心情十分愉悅。
第一次見那麼大的校舍,那麼多人送學校,老董難以剋制自己心中深處的那份激動,指了指門口對老呂說道“老呂,這就是咱要上的學校?咋那麼多人呢?”
“你以為還是我們剛才說的小時候呀,現在國家有能力了,要讓孩子們都能上學,上次廠裡開動員大會,不是說了嗎?學費廠裡補助,我們交很少的錢就能讓孩子上學了,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那大家還不拼命送孩子來讀書呀,呵呵。”
“是,是,就是沒想到那麼多人!”
“趕緊走,還要排隊報名呢。”老呂說道
“好,趕緊走。”老董推著車小跑幾步追著老呂的腳步趕了上去。
剛到門口,就聽見有老師拿著喇叭喊著“各位家長,騎車的請將腳踏車停在左面的空地上,按次序排好,記住自己的車和位置,出來後別拿錯了。然後依次進大門右轉,有老師會指引你們前往報名處。”
老呂家,還有個大女兒,所以報名這檔子事比起老董駕輕就熟。和老董打了個招呼,招呼老董和自己把車停在場地靠邊的地方立好,然後確認了一下位置。
然後和老董各自牽著孩子的手,走進校園。
第一次走進校園,老董還在門口不自覺的拉了一下衣服邊角,讓自己看的更整齊點。中心是一片很大的空場地,還有些體育器械,鞦韆呀,單槓,雙槓之類的。
老董看著看著就走神了,比起大丫的新鮮勁來似乎都不逞多讓。老呂回頭一看,哈哈一笑“老董,跟上,這裡走。”
“好,來了。”老董拉著大丫跟了上去。
在校舍的西南角的後排校舍,人流隨著指引三五成群的走過去。老呂在一個成排隊形的後方停下來。對老董說“我們就在這裡排著,你的介紹信和工作證帶了嗎,還有出生證明?”
老董這才反應過來,早上美娟給自己準備好的信封,從上衣外側口袋裡翻出來,遞給老呂“是這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