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煊此話一出,程金枝的心也跟著重重一沉,心底深處更是生出了萬千紛擾複雜的思緒。
雖然目前的一切都只是出於揣測,可按照太子如今被罰去驪山守陵,痛失周帝信任,又被身世有疑的謠言所纏身的境遇之下,因為感到危機而起這樣的歹念禍心並不稀奇。
在程金枝看來,他和趙皇后之所以沉寂多時而不動聲色,或許就是在醞釀著這個更大的陰謀。
可不知為何,程金枝心中總有種預感,事情似乎並沒有她想象的這樣簡單明瞭。
而這種預感的起因,歸根究底,還是因為這“南楚”二字。
這個原本就備受爭議,在這些年來異軍突起,稱霸一方的國家政權,實在讓人難以忽視。
更何況當初高珩調查太子身世之時,正巧牽扯到與大周面和心不和,素來野心勃勃的楚王。
她此刻的腦海中更是不自覺地蹦出,太子想要意圖連同南楚謀反之類的,觸目驚心的字眼,整個人也開始愈發緊張不安起來。
畢竟高珩此刻正領兵在外,為了應付此次突發的戰事,幾乎大半的兵力全都集中在西北。
如果這時太子真的想要造反逼宮,掌管京城兵權之人正是支援太子的右衛大將林康,倘若真的還有南楚從中協助,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如此一來,在遠水解不了近火的情況下,周帝的地位必然危在旦夕,風雨飄搖。
可程金枝心知肚明,即使自己此刻嗅到了極度危險的氣息,但是在沒有任何鐵證支援的境況之下,如果貿然進宮向周帝提起此事,非但不會取得他的信任,甚至還會以造謠生事和欺君之罪被嚴加懲處,是不可行之策。
除此之外,一想到高珩身邊此刻還有個身為楚人的元熹公主,程金枝原本就無比沉重和焦灼的心情,又蒙上了一層憂心忡忡的陰影。
曾幾何時,每每遇見任何難以抉擇或煩惱之事,她身邊總有高珩可以討論商議,久而久之,也讓她在無形中產生了一種習慣和依賴。
此刻,她多想把這些猜測全都都告訴遠在西北的高珩,同時卻又擔心會因此影響他的心緒,讓他無心應戰至於,給敵軍以可乘之機,以致陷入危局之中。
可如果所有事真的如他所料,自己,高珩,包括尊為一國之君的周帝等等許多人,儼然都已經成了惡狼眼中,那盤棋局上一顆顆命數已定,任由掌控的死棋。
就算當下暫且不可洩露風聲,至少也該提醒高珩,一定要對楚人多加防範,再三小心。
無論是身邊的元熹公主,還是其他任何一個。
雖然她知道面前的程煊對自己這個妹妹付諸真心,是值得信任之人。
可在這樣重大的事件上,若想尋得一方幫助,光信任是不夠的。
與其自己一個人擔驚受怕,胡思亂想,找個有能力的可靠之人對症下藥,才是明智之舉。
在認真思索了一圈之後,程金枝心中逐漸浮現出幾個人名,岑風便是位居首位之人。
當然,如果沒有發生之前那件事,她第一個想找的人,其實是顧寒清。
可如今,再多的愧疚和感觸也因為當前的現實而變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