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周帝猝然道出這樣一句話,慧妃心頭一顫,只以為被他察覺到了自己的心思,以及程金枝與景嬪之間的聯絡,整個人不由變得緊張起來。
但是在周帝心中,他之所以會有此言語並非出於對慧妃的懷疑。
正如慧妃方才所說,景嬪被關進九幽臺數十年,雖然聽說已經喪失心智變得瘋瘋癲癲,一切倒也算風平浪靜,加之她心裡牽掛懷王,從來不曾傳出過什麼輕生的訊息。
可偏偏就在程金枝被關入九幽臺的當口,她卻突然莫名自縊而亡,若說這兩者間全然沒有聯絡,心思敏銳的周帝著實難以相信。
當然,他更不願意去相信,景嬪之死與趙皇后有關。
因此,他只能一再在心裡勸慰自己,如果趙皇后為了隱瞞秘密真的有心要害死景嬪,在其當年被關入九幽臺的時候就應該有所行動,不會留著這個威脅拖延至今。
正這樣想著,周帝緊繃嚴峻的臉色又稍稍舒緩了一些,可心裡那股揮之不去的壓抑感,還是如同一塊冰冷堅硬的巨石,無比沉重地壓在心頭,讓他怎麼都無法放鬆一刻。
明明心裡迫切想要儘快驅散心中的疑雲,可又擔心當真相浮出水面時,會是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而對於朝中那些支援依附太子的大臣而言,太子如今還是戴罪之身,儲君之位本就岌岌可危。如今再加上這場蠱惑人心的謠言,儼然有一種大廈將傾之勢。
此時的程府之中,程衍看著趙皇后託人送來的密函,眸色深重地皺起了眉頭,像是早就料到
會有此一劫似的,並沒有感到太多的意外。
雖然這場謠言之風突如其來,但是程衍感覺得到,一切絕沒有這樣簡單。
不僅在於造謠者,也在於被推向風口浪尖的趙皇后。
從很久以前他就隱隱感覺到,在這個縱橫後宮的女人心裡,似乎隱藏著一個重大的機密。
同樣作為有秘密的人,這大概就是一種相似表象下的特殊直覺吧?
而自從程煜那件事後,程衍雖然沒有直接表明態度,卻已經許久沒有和趙皇后以及太子正面接觸。上次太子在御書房險些被周帝廢位一事,按理說他作為暗中支援太子的朝廷重臣,理應出面求情,力挽狂瀾才是。
可那個時候,程衍卻反倒希望趙皇后失勢,太子被廢,劍拔弩張多年的東宮從此易主。
這樣一來,他也不用再被這對自私自利的母子所牽制,冒著隨時可能被當作棄卒的危險去替他一一掃清儲君之路上的威脅。
這麼做風險太大,尤其是想到太子登基之後很有可能將他棄如敝履,便更加覺得不值。
若說最初他選擇支援太子,是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把柄和整個靖國公府的榮耀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太子所作所為的寒心,後來剩下的最多的,就是憤慨和無奈了。
若非程金枝的緣故,他或許早已選擇倒戈相向,去協助高珩對付太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成了一個裡外不是人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