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現在灶帶架,鍋放上去就行;而鼎就是帶腿,在下面燒就行。
比如埋鍋造飯,鼎就不需要埋。
是搭灶方便還是鍋帶腿方便,已經不用多說。
何況,鐵鍋好,但鐵更貴;用石頭等搭灶能省一些。
三條腿這麼簡單的道理,大道至簡。
姜黼看媳婦:“要不要弄個陶鼎?”
索靜苓眨眼睛。
姜黼覺得媳婦在撩他,並且他有證據,只是不敢說。
小保鏢在門口說:“有個冒牌貨在鶴湖。”
小姑娘利索:“冒牌的湊一塊,不丟臉嗎?”
鶴湖實在是爛了,以為搞好還有人去?大家缺去的地方?
哪兒都不去、在家待著不好嗎?還出門找氣受?
坑蒙拐騙的太多,鶴湖把這標籤是不打算撕下來了。
和索靜苓無關,她繼續看屏風。
這邊收藏了不少屏風,年代和鼎不一樣,但要說看懂也未必。
索靜苓對唐三彩更有興趣,它也是隨葬品。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們下葬時帶入地下的隨葬器物,即冥器。反映家貲財富豪華威儀的樓閣庭院、侍衛奴僕,井倉灶磨、車船、雞狗等明器,在漢墓中隨處可見,而且造型大多逼真。從宋起,紙明器逐漸流行,陶、木等制的漸少。)
所以說索靜苓覺得這亂。
姜黼收集的多。
他若是公開開口,那就放不下了。
求醫的,只怕能將祖墳挖了。
索靜苓晃出來,這些東西,就是看看。
姜黼也不忙,有時間來弄弄,拉著媳婦的手,要拉一輩子。
索靜苓看他一眼。
姜黼又抓到媳婦撩他的證據,這金燦燦的眼睛,比太陽還亮。
辣眼睛。
不辣。
小保鏢在後邊看冒牌貨,那美瞳可沒這效果。
戴美瞳是個人愛好,甚至同款也可以,噁心人就是不對的。
清一不算大眾臉,那些自以為三分像,不如說人都有一雙眼睛一張嘴。
那麼o的,就像很多練書法,就不能正經點。
不過那些炒作,坐不得冷板凳,以為清一一邊冷冷的一邊還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