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天特別好,沒雲。
看的特別清晰。
鶴城南峰就算高五百多米,大家都能轉著圈的看。
這麼大的建築,靠工人或團隊真的很難顧全,有時候顧了區域性錯過全域性,或者顧了大區域性又錯過小區域性,總之,這不是好搞的。
好在現代城有無數監工,現在,來監督南峰的更多。
大家爬舞陽山上,或用各種工具,有欣賞的角度,有挑刺的角度。
有看到不說的,也有胡說的。但人多了,確實是很強的力量。
幾個意見提的好,都得到了特別獎勵,錢是小意思。
南峰底下高40米,面積約40公頃,中間約16公頃、建築往上160米,到上面約6公頃、再往上是160米,也就是主體320米加下面是360米。
上面的面積約3公頃,中間主峰到60米,上面的仙女高83米,頭上的盤子超出頭頂6米。總高在509米。
仙女的頭高12米,頭上有個飛仙髻、高5米。
也就是在兩手端著盤子外,頭上的飛仙髻成了一個支撐點,看起來不能奇怪,要不然盤子擱著頭髮不是很奇怪?
仙女高83米、手裡端直徑60米的盤子,想象一下1米6的人端1米2的盤子,哪怕她是仙女。
不過這盤子不能再小,有時候在視覺效果。
只要處理的好就沒問題。
周圍的仙女有的高60米、有的高50米,有帶飛仙髻的也有不帶。盤子有40米、小的30米,看起來效果更好了。
監工更有激乂情了。
一旦徹底完工,就更難改,雖然現在也不容易。
有的為何設計的時候美翻了,做出來醜哭了?
哪怕想象再豐富,模型再美妙,一切都得以實際為準。
也有設計的時候不覺得,但建成後受到追捧的。
南峰現在、準備用一年的時間、來修改外設。包括不同天氣。
反正,裡邊不影響。
裡邊搭的骨架,外邊有著很大隨意性,包括以後的更換,或者玩熟之後可以換換不同的玩法。
大家見過很多水石盆景之類,但盆景再放大,完全不同。
都盼著有機會在南峰上下其手,攀巖啊什麼的。
舞陽山保護的跟什麼似的。
大家爬到北峰看南峰,工作人員比觀眾更擔心他們安全。
今兒天好,一大群仙鶴圍著南峰飛,大家看的太清楚。
好想展翅飛跳山),仙鶴怎麼不來北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