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黼收拾好,抱著媳婦上陽光甲板。
這不是樓頂,頂上、若是有興趣可以爬上去,要不然坐這兒就好。
沒事的基本都上來了。今兒十三,月已經出來。
這層分的簡單,前邊是保鏢住的,中間是道室、茶室等,後邊是一個停機坪。
停機坪不停機的時候就是一個平地,可以日光浴也可以賞月。
上層甲板的前頭、停機坪比這更大,還有露天電影院。
不過現在大家就在上面玩。
停機坪頭上、道室的外邊也能放電影,也可以在這兒喝茶、吹風。
夜風有點涼,女士和小孩都披著外套。
姜品挺精神的,不往邊上去,就盯著師父的大腿。
姜黼拉著他,詩會背了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姜品奶聲奶氣的,特自信。
繼續,姜黼特冷酷、虐待小侄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寶寶看師父,是不是棒棒噠?
姜黼繼續打擊小侄子:“我們要有自己寶寶了。”
姜品眼睛亮的:“我就是哥哥!”可以虐弟弟,不不,是一定寵弟弟。
寶寶一定像大師兄一樣寵弟弟。
虛素在一邊練琴。
《水仙操》,挺花哨的。
故事一:老師成連為使伯牙能夠更好的體會琴曲的精神,於是帶他到東海邊,讓他獨自一人去領略海水洶湧、山林寂靜的大自然的氣氛。伯牙在這個環境裡刻苦練琴,終於學成。並作了《水仙》一曲。
故事二:目前流傳的《水仙》,很多琴家並不認為它是表現上述題材,而是表現了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因而名之為《秋塞吟》。
故事三:王嘉《拾遺記·洞庭山》稱屈原為水仙。因伍子胥死後被沉屍於江;屈原自投汨羅江以死,故後人傳說為水仙。
昭君、是一個用的很多的題材。
琴曲,並不是很好的傳下來。
或許,伯牙作過《水仙操》,後失傳,之後就是失傳的故事。
不少琴曲抄來抄去,訛誤的很多,加上個人的理解。
索靜苓乾脆照自己理解,重作《水仙操》。
虛素就練師父這個,覺得比《秋塞吟》好聽。
《搔首問天》總覺得有點騷。
屈原、昭君、伯牙在一塊,三缺一?
<orta”,要不然翻譯成永恆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