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爸鍾媽到北城。
李婕將他們接回家。
這豪宅本來是索靜苓的,董音結婚搬出去了,白婧結婚搬出去了,基本成鍾家了。
鍾爸鍾媽可以在這兒住到過年,雖然一直住也行但他們過完年再回淯陽市。
鍾銘上初中了,雖然學習一般,畢竟三春市的教學水平整體高一些。
不只是會考試,參加競賽,或者沒拿出來的技能都不錯。
鍾銘學習不好,但玩的很開森,爺爺奶奶沒望孫成龍的浴望。
估計正常的話,將來鍾銘也能留在三春市,爺爺奶奶沒更多想法了。
閒的沒事,來看看現代城。
不用他們添人氣,就是普通人,修道唸經都沒什麼。
李婕都算入道了,道行深不可測,她可是清一親傳。
鍾爸鍾媽好脾氣,也是鑽研了道家。雖然年輕的時候就學渣。
有時候學渣註定學渣,學渣和道是兩回事。
鍾媽媽看陽臺,美極了,每次看到這陽臺想搬回去。
其實國人種菜,除小農,也是有道在裡邊。
種菜和養花有什麼區別?菜也開花,菜也欣賞,菜怎麼還難登大雅之堂了?
經世濟民、民以食為天,菜非常的現實,沒什麼好遮羞。
至於農家肥、各種問題,都可以解決,唯有文化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待。
自己都不好,人家就香,這是病,得治。
種菜修道,天地自然,也是自我的過程。
天地間每個都是自己,沒有誰和誰捆在一塊,小農,也是天地之大。
好比漁樵、以及耕讀。
現在人讀了書沒什麼用,還不如送外賣,這是很嚴肅的問題。
博士畢業給小學畢業的打工,雖然不能否認小學畢業的能力。
為什麼讀書?每年還要花那麼多錢,能做多少事?
李婕做了一桌豐盛的飯,別的事少管。
好多人找鍾爸,想到三春市的,想到北城的,想要平安符的。
大大小小眼花繚亂,每一個似乎都無法拒絕。
拒絕了一回,鶴觀賣《清靜經》了,又找一回。就算沒清一的拿不起),總有高道的、現在火虛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