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也是古琴曲,“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把搗衣深深的留在歷史。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別心。
寧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盡閨中力,君聽空外音。
搗衣的不止幾個,而是萬戶。以至於還有這句“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又一塊搗衣石讓大佬紛紛留詩。
玉女搗仙衣,夜下青松嶺。山深風霞寒,月杵遙相應。露蹤杳可尋,片石秋光瑩。
玉女云為衣,飄搖不須搗。
空傳巖下石,夜杵知誰抱。
清泉供浣濯,素月鋪繒縞。
人世迫秋寒,處處砧聲早。
幽石稱搗衣,搗衣人不見。雲纓白飄颻,巖樹長匆蒨。猶應寒夜中,山月來鋪練。
索靜苓抱著琴,慢悠悠的去河邊。
地上一群人相隨。春天了,樹林里美,那瑤河也美,大家就是來玩的。
天上一群鶴相隨。雖然隔著層層樹林,鶴非常不便,但天上飛一會兒問題不大。
一群美人走在樹林皆是詩,沒人打攪清一。
索靜苓好好思索。
河邊有電站,下來有一片挺好的地方。
夕陽穿過了山頭,可以照見水面。
大家在這兒佈置好,圍觀的聚集一大群。
不能叫那些作妖。大家把地方留的足夠,樹林本來就不是隨便來玩的。
河對面也有一群人,看仙師拜。
河水嘩嘩,這雨停幾天了,水很平穩。
仙鶴不喜歡深水,就在水面飛一圈,又飛到別處。
索靜苓擺好琴,她自己玩慣了,這時候是不管人的。
琴聲響,還行。
這曲《搗衣》,表面是:傷閨怨也。曲意悽慘,音節哀思,始則感秋風而搗衣,對明月而惆悵,旣則嗟鴻鱗之信杳,悲徵戎之苦寒,終則飛夢魂於塞外,訴離別之情懷。一種孤鸞寡鵠之思流露冰弦,須用意作之。
但很多東西能引申,簡單說、傷人心之不古。
秋院搗衣沒關係,春天照樣能感傷。
最後以夢結束,夢裡的花團錦簇,淡淡的悲涼在人舌尖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