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過了重陽。
秋天最好的時候。
早上起來,天還黑著。
人家那鳥語花香,丹馨院經常被鶴唳包圍。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就是說比起別的鳥叫這就像打雷,起來了、出來耍子!
起得早還好,因為鶴也要睡;若是沒起來,就比較麻煩。
索靜苓走到後邊,一群小鶴飛的歡快。
這大概是西苑一大弊端。小鶴挨著人長大的,兩邊離得近,它經常來串門,大嗓門又不控制。或者故意來撩人,天上又撩來一群鶴。
姜黼拉著小姑娘,上閣道。
閣道在這邊造的很輕巧,為原來的松樹林又添一景。不過,最終都採取簡約風。
出兩道牆,西苑並沒挨著這邊圍牆,也就是屬於桂馥院的地沒圈起來。
那邊單獨圈的西苑,就這小鶴還天天串門。
西苑有十畝地,空地七八畝,小鶴撩別的鶴來還能落腳。
一會兒又飛到後邊的一團和氣。再遠就是鶴園,就像有幾套房、能折騰。
從閣道過來,就是鶴居的平臺。
這邊有著八米高,心氣一下都高起來。
回頭看,閣道像平臺的延伸,一種空間的意境,西苑沒挨著那邊圍牆、閣道在樹林中穿過,也是很好的。
這邊平臺大,周圍其實就留了一圈兩圈的老樹。
平臺不是樹屋,很認真建的,但邊沿和樹融為一體。
不是木屋,頂上有重簷、伸的也開,最頂上都是太陽能,發的電基本夠鶴居用。
這邊接水過來就行。工期雖然只有兩個月,但建造的很美。
原來的樹沒動,所以這環境不用再修,古樸自然,端莊而大氣。
有種從桂馥院逃離、到山間的感覺。
不是山,是鶴,早上陽光照著,一群鶴愉快的玩耍。
小鶴會飛之後,很喜歡飛,或許遷徙需要飛,就算不遷徙就像家裡跑步機也得跑夠路程。
或者天空才是鶴的,飛的夠了、才能積累足夠的經驗、成為老鳥。
鶴若是不在天上飛,而在地上變成肥鵝,就沒仙氣了。
鶴居的主體,可以算四層,平臺下兩層,上邊兩層,平臺就像中間的裙,頂上是大草帽?
最下邊一層,中間是通的,左右兩間用來養鶴。
上來這層是給養鶴人用,包括資料、各種輔助等,住幾人都可以。
平臺這一層給人玩的,上面卻是隔熱層,頂上也做了造型,隔一下、下面顯得平一些。
中間也算通的,前邊六扇門能開啟,後邊四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