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姐有著一米八大長腿,讓溫爺打了三截,這是準備賴上溫爺。
老王帶著孫女去找姜璿講理,姜璿休息了。
老王帶著孫女去找姜如年,姜教授在下溝文化遺址忙著。
姜如年是文學院教授,雖然不是考古,但對傳統文化了解的算比較多。研究也不全是來蹭,對三春市這地方就很熟。
姜如裕也是文學院教授,中午了,一群坐一塊休息。
遺址暫時還沒修,條件簡陋一些,好在這天好。專家教授都不是太在意。
一群在看清一的作文。
幾個博士、想哭。考古、和文化算是兩回事,詩和詞也有區分。
幾個撩姜教授,他們是正兒八經文學院。
姜如裕公正的說:“今天正好是端午,與屈原的故事有關。楚辭之輝煌,屈原為何投江?有了更深的意義。”
楚辭不只是屈原,還有美男宋玉,以及後來的劉向。
屈原是特殊的。這下溝文化遺址可不是屈原投江,就在於作者怎麼寫。
姜如裕說:“屈原到現在約2300年,這遺址距今約5000年,也就是站在屈原的位置看過去再看未來。甚至下一個2300年。”
博士戴著眼鏡,大概懂了:“以屈原為影,再過渡現在。讓這詩格外大氣磅礴。”
這仿《離騷》寫的騷體詩,和《國風》並稱風騷。
這不是一般的,而是絕世風騷。
《離騷》有約2500字,索靜苓的作文不算標點是955字。
姜如裕給大家念一遍。
一群專家膜拜。
念出來特好聽。雖然聲音不磁性)
姜如裕很帥,有著古城的古風,不是土,而是儒雅。所以念起來更有味兒。
博士騷了:“清一若是譜曲應該更好聽。”
老師說:“近千個字唱多久?”
好像沒錯啊,唱戲多長?歌劇多久?
或許會變成更經典的曲子。
老專家覺得:“這若流行,總比那些亂七八糟強。”調起的夠高,現實無奈又充滿希望)
大家只要不停努力,就有希望。
保鏢過來給大家說個笑話:“王小姐到北城,覺得霞光萬道迎接她,還有仙鶴。”
女博士問:“沒覺得這盛世在迎接她?有鳳凰相迎,這仙鶴代表什麼?鳳凰和仙鶴不是一個體系。”
教授也吐槽:“仙鶴代表仙氣。”
保鏢說:“她覺得挺仙氣的,想翻圍牆飛到鶴塘,摔斷了腿,非得五爺治,姜姑婆不管,要來找公公。她已經是姜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