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下一個亭子。
這亭子實實在在的古蹟,雖然只是一個古樸的石亭。
歲月,賦予它不一樣的氣質。
和盤古董一樣,盤的久了,不只是包漿,更是歲月幽香。
現在興沖沖的建再多,四不像且不說,更是少了這種韻味。時間獨有的,山寨不了。
索靜苓就喜歡這,就像冬天蘊藏的生機。
一個古亭,需要幾百年多少人去維護?從機率說,它有多少次被毀的可能?
正是這種凝結,有區別於那些新造的人氣。
索靜苓又有所悟。
登望湖閣的時候,覺得人不如閣,多少年後閣還能望著湖;此時更清晰,閣、亭、都是一代代人接力、如聚沙成塔。
萬眾一心才能千古。需要一些耐心,急匆匆難以成事。
周圍好多人,雖然亭呆不了好多,但東坡、坡地平緩,冬天綠樹少視線開,看著索靜苓。
幾個老的看出來,又有所悟?
仙鶴在天上飛著。
索靜苓拿古琴,教董音唱《青玉案》。
這餘韻悠長,又有不同的味兒,簡單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從坐在河邊翠芬亭看歲月,看到了現在,又看到望湖閣其實更老。
索靜苓若與東坡比,十足的小字輩。
青山在,不言老。
一共六十七個字,猶如道德經,或春秋經,春秋一萬八千字記載了多少內容?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這首《青玉案》,內涵套內涵,深深淺淺,又像兩山排闥送青來。
經過雕琢,比起《鶴》隨手寫的,更有味道。
董音都不敢唱了,唱吧反正她弄不懂,和很多唱歌的一樣單純把字唱出來。
聽的有點懵,董音唱與清一差太多了。
說好聽是影印的差別,把《鶴》放到網上,與真跡差不知道哪兒。
真跡被收起來不能看,平時覺得網上能解饞,現在才知道。
有的在想,書聖、草聖、那真跡一定更美。
這是事實,真欣賞就得去看。
對於那些消失的,無比遺憾。
直升機停在石亭上方。
一圈人盯著,氣的、氣氛壓抑!
直升機差點撞死一隻仙鶴,地上能幹他的老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