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杏林,杏正熟,枝頭碩果累累。
又有桃林、梨林、栗子等,這景象挺好的。
電動車在路上晃。
這一條也算主路,是平陽縣出來的大路。
三春市、北邊和東邊被瑤山山脈包圍,而北城的北邊、是山脈延伸過來的一座山,又像玉帶將這片包圍,實在是好地方。
瑤河從瑤山山脈發源,沿著玉帶的北邊流出來,又成玉帶圍著古城。
平陽縣、大概算四面環山,有幾條路出來,是好地方。
電動車過橋。
橋很大,橋頭修了很大一片。
姜玉徽愉快的當導遊:“過了橋就算平陽縣,以前,平陽縣的田有一半是咱家的。平陽縣坐在山中,卻有大片良田,現在都保護著,種水稻。”
索靜苓點頭,有半縣、很壕了。
姜玉徽笑道:“老祖宗把老宅選在山外,離古城又有一點距離。老宅前後是山,看、河那邊也是山。現在的東城之北也有山護著。”
索靜苓點頭。
從網上看三春市的全景,就是一幅畫。
山與水、尤其是挺大的東湖,都是別處很難比的。
這橋頭的水電站、在上面一點,老水碓在下面一點。
水碓好大!看起來是老樣子,不過周圍修的圍欄。
水碓的用處大,除碾米、榨油,大凡需要搗碎之物,如藥物、香料、紙漿等,皆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
水碓周圍的作坊,就是照這些建的。
幾人進大門,裡邊收拾的井井有條。
姜玉徽解說:“博物館主要是下面,或叫陳列館。上面這個除水碓的功能不用,別的基本在用。我家做中藥有百年,現在做的更多,所以,這藥坊並不夠用。紙是一樣的。”
索靜苓明白,竹紙、或元書紙,被選作御用文書紙。
現在練書法的人又不少。
就這兒的產量,供應三春市都不夠。
姜玉徽驕傲:“雖然用了一部分新的,主要都是古傳的,儲存的非常好。”
索靜苓點頭,看看這,品品這味道。感覺會不一樣。
製作的地方味道不會太好,但看著這做出來。
就是現代追求的?
很多人知道追求,只是這成本反而高了。
分成兩個極端,一個是高階,一個是低端沒人做或沒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