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叩見太皇太后。”
一入清寧宮,李慕兒便整頓衣冠,舉手加額,行了一個跪拜大禮。太皇太后與鄭金蓮都愣了下,恍惚間覺得她似乎又有些不同了。
太皇太后到底是老薑,介懷於朱祐樘的情緒,委婉問道“女學士此次出宮,可有何收穫?”
她原是指劉吉之事,李慕兒卻有所不知,據實稟道“回太皇太后的話,微臣是被韃靼小王子帶走的……”
韃靼小王子帶走了她?這頭起的,饒是太皇太后本意不善,倒也好奇想聽她講吓去了。
李慕兒將鄂爾多斯種種經歷一番概述,重點講了其木格之身份以及她與韃靼人之間的關係,最後總結道“其木格雖身為漢人,卻是盡心竭力效忠小王子的。只可惜,縱然多年相處,點點滴滴看在眼裡,小王子還是在奸人的背叛下,誤解了其木格。”
太皇太后是親歷過“土木之變”的人,對蒙古人自然是充滿了憎惡。聽完這席話,當即批判道“其木格既然是大明子民,即便蒙古人待她再好,她也不該效忠蒙古!”
李慕兒再次一揖及地,用盡所有誠心款款道“太皇太后明鑑,微臣之於李家,早已如其木格之於大明,其中是判是離,身為觀局者,難道太皇太后還不分明嗎?”
幾句話語口齒清晰,可李慕兒說到最後已幾近哽咽。
太皇太后聽後不由感慨,怪不得朱祐樘會封她做女學士。
這寥寥數語,先引她入甕,後至情至理,一下將她對朱祐樘之情義,表達了個分明。
有此才智,確實叫人刮目相待。
還未待她說話,李慕兒又補充道“微臣是沈瓊蓮也好,是李家後人也罷,經這些年的磨鍊,皇上的悉心引導,如今微臣在宮中只有一個身份,便是皇上御筆親提的——女學士。”
她故意將尾音拉長,還悄悄地瞄了眼太皇太后身邊的鄭金蓮。
看來,兜兜轉轉一大圈,鄭金蓮也還是未能如願成為朱祐樘的妃子。
太皇太后若有所思,半晌,終於問道“你去找劉吉,又是所為何事?”
李慕兒驚了驚。
太皇太后問出此話,一來她不能像回答馬驄那樣含糊其辭,否則剛剛贏得的好感將蕩然無存;二來,卻證明了太皇太后與劉吉有所勾結,已是不爭的事實。
李慕兒決定誠實回話,卻又顧慮到一點朱祐樘曾經說過,太皇太后很喜歡荊王,荊王經常來探望太皇太后,比其他藩王入京的次數都要多得多。
荊王還曾上諫望朱祐樘廣納嬪妃,這本不關他一個旁系藩王的事,想來應當也是太皇太后授的意。
可她去尋劉吉,顯然與荊王脫不了干係,這番話,難答。
“怎麼不回話?你心虛了?”
太皇太后催促之下,李慕兒只好硬著頭皮道“回太皇太后的話,微臣去劉府,實非自己所願,而是被人控制,當了代罪羔羊。”
她又將墨恩所作所為複述一遍,只是他為誰效力,暫時不敢揭穿。
太皇太后卻並不相信操控人心的無稽之談,冷哼一聲道“你這樣說,哀家就該放過你嗎?在哀家心目當中,皇上的安危勝過一切,哀家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放過一個。”
李慕兒心頭顫了顫,太皇太后要殺她,易如反掌,才不會同她再費這番口舌。眼下看來,鄭金蓮沒有如願,她還能正常回宮當差,說明朱祐樘態度必定已經強硬過,讓太皇太后明白了她的重要性,不敢隨意動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