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在找先找皇上還是先找皇后這個問題上,思考了一刻鐘。決定先去找皇上,畢竟皇后就快生了。跟一個大肚子兒媳婦討論給兒子納妃的問題,太后覺得不太好開口。
特意讓人請皇上到慈寧宮來用晚膳,很快皇上來了,母子倆吃著飯,聊著天,十分和睦。飯後喝茶的時候,太后才進入正題:“皇上,哀家知道你與皇后感情深。但是這後宮是與前朝息息相關的,講的是個平衡。
你這後宮只有皇后一人,而楊家又在將門一家獨大。這樣一來,不利於朝局平衡啊!皇上還要廣充後宮,各方平衡才是。”
週六就知道太后叫來就是為了說這個,心中早有腹稿。笑道:“母后多慮了。兒在登基前,就已掌朝大半年。朝中局勢不似父皇登基那會,需要拉攏各方大臣。
如今朝政清明,根本用不著官員之女進宮的法子,來平衡朝局。再說,如今與北疆正戰的火熱,兒臣不能御駕親征已覺十分憋屈,那裡還有心思選妃啊!”
太后趕緊道:“御駕親征!皇上萬不可有這個心思!當年你去河西,也是被成王逼的不得已而為之。如今我兒已經登基,萬不可再上戰場!
皇上若覺得選妃麻煩,不如母后替你在帝都貴女中挑幾個?都是哀家熟悉的女孩子,脾氣性情模樣都是極好的,準合皇上的心意。也不用大張旗鼓,不過一道懿旨就是了。
想想先皇,不說後宮佳麗三千,從貴妃到答應,所有品階也都滿了。就這樣,也才有幾個兒子。你只為皇后著想,就沒為皇家後嗣想過嗎?為皇家開枝散葉,也是皇上的責任啊!”
皇上連連搖頭:“萬萬不可母后,兒臣才在朝堂上說了暫不納妃。這轉身就讓母后代為選妃了,豈不是說兒臣言而無信!再者,如今皇后就要臨產,登基大典也近了。實在事情煩忙,沒心思納妃!”
太后嘆了一聲道:“到了哀家這個年紀,就是普通百姓人家,也是小孫子小孫女抱著。輪到哀家,身邊竟連個小孩子都沒有。
你就是不願意選妃,那高妃和兩個孩子也該接進宮來吧!這皇后之前不懂事,這兩年到好點了。怎麼這當了皇后又犯糊塗,竟然不讓皇子女進宮!
自你登基,朗哥兒哀家一次都沒見著。每每晴姐兒進宮,朗哥兒都病著。這像話嗎?你翻翻史書,可有那個皇帝登基,潛邸側妃卻不進宮的。
你就是再寵皇后,也要有個度。先把高妃和孩子接進宮,納妃的事,再論。”
週六一聽太后提朗哥兒,臉色頓時變了。控制著情緒道:“此事不關皇后,是朕不想高妃進宮的。母后想抱孫兒,最多一個月,皇后就生了。到時候抱嫡孫豈不更好!”
太后一聽就火了,納妃你不同意,連高妃進宮你也不同意。你堂堂皇上,到被皇后給把持住了!才要宣人叫肖林,皇上的貼身太監來報,甄相進宮求見。
皇上立即道:“多謝母后的晚膳,兒臣先走了。明日再來給母后請安。”
喜歡帝為凰請大家收藏:()帝為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