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林在竹橋鎮一住半個月,每天晃在各家茶樓聽戲看景,一聽半月也沒聽到一點關於秦王妃的訊息。又過了半個月,才在茶樓聽到有人議論:“聽說了嗎?秦王妃過世了。”
“秦王妃不是上個月回帝都了嗎?好好的怎麼過世了。別亂說,小心惹來官差。”
“我可沒亂說,我在帝都車馬行的兄弟昨天回來說的,帝都都傳遍了,說是意外墜落扶陽江才沒的。估計要不了幾天訊息就傳來了。”
立即大批人圍過來討論“秦王妃那麼好的人,做水車抗旱,還把嫁妝賣了給扶陽縣百姓。怎麼能說沒就沒了呢?”
一部份人還是不相信,特別是受水車之利的農民,差點把傳王妃過世的那個商人打了。
果然沒幾天,確實訊息由官府傳開。秦王妃在回帝都的路上不甚落水,已經離世了。
訊息傳開後,鎮上的商人還只是扼惜,年輕大方的秦王妃怎麼命薄如此。而那些受水車之力的農民則是如喪考妣,痛哭不止。
聽說扶陽縣百姓家家戶戶披麻戴孝,江邊祭王妃。有的鄉紳還自發組織同去帝都,參加王妃的葬禮。
又有小道訊息傳,王妃的屍首墜江後當時沒有找到,是後來在扶陽江下游找到的。找到時已讓魚蝦咬的面目全非,若非衣服首飾,還真沒法辯認。
秦王妃的生母楊夫人,特地從帝都趕到江邊,親自辯認出女兒。認出女兒後楊夫人就暈了過去,然後病倒至今未愈。
秦王妃的屍首移回帝都時,已是半個月過了。葬禮定在八月二十一,中秋節全國從檢,不辦龍舟不辦酒會。
肖林估計秦王府兩位小主子的滿月酒也要悄悄辦了,這麼一算,不知道兩位側妃會不會怪秦王妃死的不是時候。
肖林在竹橋鎮住到辦完葬禮,每天聽到的都是討論秦王妃的事。特別是葬禮後,大家討論的是秦王妃那盛大的葬禮。
入殮出殯都按一品親王妃的禮制來辦,出殯時,所有皇親國戚都有出席。帝都的百姓紛紛自發圍觀,以至於從王宮到王陵的一段路發生了百年一見的交通堵塞。
聽說一對年輕夫婦來觀禮,被擠到兩街對面,丈夫硬是想穿過大街到對面擠了半天都不行。還聽說有從扶陽縣趕到的百姓,跪地嚎哭,硬是把喪樂聲都給蓋住了。
大家都道,開國以來,還沒有那個女人的葬禮能比的過秦王妃之隆重。連太后都不行,畢竟真心痛哭的百姓不好找啊。這年頭,大家還不流行找群眾演員。
肖林又聽了幾日的閒話,趁著月圓夜在客棧裡祭了祭楊宜。楊宜,你生前有再多不平事,有這樣一個葬禮,希望能給你一些安慰。只願你來世能投生到我的時代,一生平安喜樂。
從今天起,楊宜就真正的從這世上消失了,活下來的這個就只是肖林了。
第二日肖林辦了退房,大大方方的去了碼頭。從此之後,就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了。我肖林在這異世也要同樣活出精彩。
前世的肖林在滿是霧霾,出門就要戴口罩的京城打拼。這世能自己選生活的地方,肖林選擇去心怡已久的蘇杭。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管那個時代,蘇杭都是婉約動人的。
肖林決定乘船先去蘇州。在竹橋鎮的日子,肖林悄悄地上了戶藉,拿到了路引。雖說這個時代戶藉管理挺嚴的,但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肖林打聽到門路花點銀子,就全搞定了。
又仔細的規劃了行駛路線,由鎮上的渡口到縣裡的碼頭,再從碼頭坐船到州里,然後從州里坐船直接到蘇州。
全程水路,並且肖林要的是頭等艙。四十萬兩銀子在身上,又有了安全身份,肖林也不願在旅途中委屈自己。就這麼一路暢通的,肖林登上了去蘇州的客船。
在州里的時候,肖林買了一批暢銷書,又置辦了一些常用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