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魚,魚不孤。
想起魚不孤,孫豪心頭不由湧起滔天巨浪。
喻不欲為何會給自己面對魚不孤的感覺?
難道說,喻不欲也是類似魚不孤一般的強悍存在不成?
可是,他又明明不像,記得當年,孫豪第一次見到喻不欲的時候,他差點老死在了築基大圓滿。
而那時,孫豪給了他結丹的機緣。
孫豪清晰記得,那時的喻不欲,那種感恩戴德的表情,毫不作偽,要說喻不欲真是大能修士,孫豪覺得,那真是顛覆了自己的認知。
記得喻不欲可不止一次對自己感恩戴德的三扣九拜,大能修士會這樣嗎?
孫豪心頭震撼無比的時候,喻不欲已經悠悠地,自顧自地往下說了起來。
我爹跟我說,修士修行,需要做到:無嗔無我無欲無求。父親常說,從愛欲生憂,從愛欲生怖。
所以,沉香,踏入修行之道後,我按照父親的教導,控制自己的私慾,希望自己真能做到父親所說的“離愛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只是沉香,當我真正開始約束自身,逐步實現無嗔無我之後,我卻發現自己失去了目標。
我不知道自己該追求什麼,我也不知道自己失去了欲求之後,自己應該去做什麼。
我彷徨不知所措,修為更是止步不前,因為沒有了慾望,也就沒有了修煉的動力。
我完全想不明白,我也徹底迷惑。
沉香,你倒是說說,修士修行,到底是欲好呢?還是不欲好呢?
倒是是欲好?還是不欲好?
一個看似很簡單的二選一。
而且,不少修煉典籍上已經給出了無欲的答案命題,難住了喻不欲。
喻不欲想不明白,現在拿出來詢問孫豪。
孫豪發現,自己還真的從來就沒思考過這個問題。
孫豪也陷入沉思之中。
修道之人,常常修心,心性之中,常有滅盡煩惱,消除欲求,得道大成之說。
但是,孫豪感覺,喻不欲說的,也很有道理,修士摧毀了自己的欲求,可能也就摧毀了自己修行的動力,那還能好好進步嗎?
比如孫豪現在,苦苦求索,艱難困苦,在所不辭,進天墟,下南洋,為的是什麼,動力是什麼,那都是孫豪強烈的追求慾望。
假如孫豪沒有了強烈至極的追求,那麼現在,孫豪還真的沒有了去極北苦寒之地的必要。
孫豪再次湧起了昔日遇見魚不孤之後的感覺。
找不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