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楚江河不像說謊的樣子,喬部長只好讓楚江河繼續說下去。
“喬部長,你剛才說,這座橋原有橋墩的直徑是4米,對吧?”楚江河問道。
“對的,這有什麼問題嗎?”喬部長疑惑道。
這座橋樑,原有的是高4米、直徑為4米的沉井基礎,施工過程中,需要在沉井四周,打四顆樁基,然後做一個10米10米,高2米的承臺,依靠四角的的支援裡,讓新澆築的承臺,把沉井基礎包裹起來。
如此一來,到時候便由老沉井、四顆樁基和新澆築的承臺,一起承擔來自火車的動荷載,確保行車安全。
施工過程中,需要先在老沉井四周,呈現梅花形佈置,鑽入深度為30的眼,隨後將16的鋼筋插入到裡面,外露50,外露部分還帶彎勾。
楚江河說有問題的地方,便是這植入鋼筋的數量上,覺得不合適。
雖然這個數量,是楊啟敏和喬部長核對過的,但楚江河之所以這樣說,當然有他的理由。
“你看,這植筋數,按4米直徑,一圈周長是12.56米,鋼筋之間的距離是30,一圈便需要42根,承臺高2米,相當於需要6層,梅花形佈置,一個墩植筋總量便是252根,這個我沒算錯吧。”楚江河從車上找了筆和紙,給喬部長計算比劃,非常的熟練。
“沒錯!”喬部長沉默片刻點頭道。
對於楚江河這種計算出來的植筋數量,便是一個墩的設計量,誰來計算也是這樣,沒有什麼差別。
“現在我一共幹了11個承臺,25211的話,便是2772根植筋,可是你結算的時候,卻只有2252根,少了500多根。”楚江河解釋道。
幹完的11個承臺裡面,植筋根數,的確只有2252根,相當於比設計數量少了520根。
這植筋的根數少了520根,同時結算的鋼筋數量,勢必也少520根的量,除此之外,這部分鋼筋加工的錢,楚江河也就拿不到,因為他根本就沒幹,工班也就不會給錢。
除了這些,還有沒幹的這520根鋼筋量,也沒法結算,必須還給工班,因為這520根鋼筋根本沒幹,所以就不存在這部分鋼筋的使用量。
“沒錯啊,剛才楊工核對的不就是這樣嗎?這些植筋的數量,就是你現場實際使用的數量。”喬部長疑惑道。
<間距來施工,不少植筋間的間距,都大於這個數,最終導致使用的植筋量減少了520根。
這設計是一回事,真正幹活又是一回事,像這種橋樑加固施工,主要受力在四顆樁基上面,只要將樁基質量保證了,這個橋墩的加固,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作為楚潭鐵路局的老總工,楊啟敏顯然也知道這種事,所以才沒有嚴格的按照設計來施工,如此一來,便能加快施工進度,不然的話,這兩個來月的時間,施工進度不會這麼快。<的植筋間距,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就算放到50一根,也沒任何問題。要知道他重生前可是設計院的牛人,在八五年,對於火車的動荷載,很多設計員沒法計算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教授級人物,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在當時,設計院的設計員之間,流行這樣一句話,算不清,加鋼筋,既然算不出滿足要求的臨界點,那麼就死命的加鋼筋,這也導致,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的浪費,當然,施工的質量也保住了。
可楊啟敏沒想到的是,喬部長如此的較真,居然每一個橋墩去數,最後統計出了植筋數量。
如果喬部長沒有統計植筋數量的話,結算的時候,完全就可以按照設計量來結算,畢竟這混凝土都澆築完了,植筋全部被混凝土包裹住了,誰也不會炸開混凝土去數,到底植筋了多少。
“喬部長,這話雖然這樣說,可你結算的時候,可不能這樣結算。”楚江河正色道。
“不能這樣結算?”喬部長眉頭微皺,他畢業五年,今天還是第一次聽幹活的這樣和自己說話。
在他看來,楚江河和工班的作業隊長差不多,對於施工技術,他們能懂,所以對於楚江河說出這話,他存在很大的懷疑。
同時,在喬部長看來,這也是挑戰他的技術能力。
“不錯,你這個數量是現場施工的數量,這個我不否定,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把這份結算,交到總工或公司稽核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楚江河慢悠悠的道。
“楚老闆,你到底什麼意思,我不太懂你的話。”說到公司稽核,喬部長顯得謹慎起來,但一時間沒明白楚江河說的話到底什麼意思。
“這樣說吧,你們總工對於這植筋的根數,應該瞭解吧?”楚江河問道。
在一個工程開工之前,工程部便會統計這個工程的工程量,所有的工程量都會匯總,不止工程部的絕大部分成員知道,連總工和公司工程部相關人員,都會有這麼一份工程數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也就是說,像這座橋樑加固的工程量,工班總工和公司工程部成員,都有數量。
“應該知道吧。”喬部長道。
“那麼你把這份結算交上去,一旦被總工知道,你這結算和設計數量少這麼多,他會這麼想?”楚江河提示道。
在八五年的時候,對偷工減料相當的敏感,這種事情不提出還好,一旦提出來,定然會受到處罰。
聽楚江河這麼一說,喬部長眉頭緊鎖,顯然,他意識到楚江河話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