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居中心中也是極為慌亂,鄭智大軍距離東京也不過二百裡地,心中已然知曉事情嚴重,卻還在出言安慰趙佶。
趙佶拿筆疾書,一筆瘦金好字,第一次寫得這般歪歪扭扭,口中卻又破口大罵:“蔡京無能,十幾萬大軍竟然就這麼敗了,累及國家受難,可恨可恨。童貫這個狗東西雙眼已瞎,識人不明,重用狼子野心之徒,更是可恨。大宋一百多年江山,即將遭受大劫,此二人者,國賊之輩爾。”
鄭居中一邊磨墨,一邊答道:“二位太師向來沉穩,能力不凡,此戰之敗,興許還有內情,陛下勿憂,鄭智乃內患小賊,不得民心,大宋幾千裡山河,豈是反賊所能抵擋的,陛下旨意一出,舉國上下必有百萬帶甲,便是反賊的末日。”
為人臣子,便是如此之難。既要卑躬屈膝,又要好言哄騙。如此天子,就像是一個權柄極大的孩童一般,所有人下意識裡都拿著糖果圍在旁邊,才能伺候好這麼一個孩童。
趙佶聞言,心態果然好上了不少,寫的字跡也慢慢端正了些。卻是也反應了過來,擔心問道:“反賊離東京還有多少裡地?”
“反賊已入濮陽,距東京二百裡。”鄭居中答道。
“二百裡?二百裡?如何就只有二百裡地了?這當如何是好,這當如何是好啊,京畿附近,何處還有強軍,速速調到東京來。”心態剛剛穩定的趙佶,此時又是不知所措,手下的筆都落不到紙面之上。
左右太監宮女個個一臉驚駭,便是一袖也嚇得花容失色。最近幾日多聽鄭智之事,頭前多是為鄭智擔憂,怕鄭智要遭受劫難。哪裡想到轉眼之間,鄭智就要兵臨東京城了,眼前這個溫文儒雅的大宋皇帝陛下,卻是被嚇得手足無措,話語失度。
“陛下,臣立刻就去樞密院查詢一下,調集京畿周邊所有兵馬前來支援。”鄭居中開口說道,說是回去查詢一下,不過也是託詞。何處有沒有兵將,這種事情還用得上查詢?
趙佶聞言只道:“快去查詢,朕等你的訊息。”
兩人皆知,東京是沒有兵將的,除了皇城之內上值的守衛,還有一些衙差之類的。東京之兵,早已調集一空。
鄭居中聞言,放下筆墨,直奔而出。一個太監連忙上前接著磨墨,趙佶又開始寫了起來,口中又道:“速速去把朝中文武都喚來朝會。”
磨墨太監連忙又把墨放了下來,帶著幾人快步而出。
這一幕興許歷史上也發生過,只不過是提前了而已。金人南下汴梁之時,趙佶大概也是這麼一副反應。
不得多久,朝堂之上,剛剛退朝而走的各個衙門官員,又都聚集了回來。事情眾人也多大知曉了,便是還來不及聽說的人,此時入得大殿也知道了訊息。
整個大殿一片混亂,吵雜一片,各處都是唉聲嘆氣,人人都是一臉驚訝。所有人圍成一團,有人大罵不止,狼子野心之類話語此起彼伏,天誅地滅更是不絕於耳。
卻是人也不可能真的被天誅地滅。這些罵人的聲音,顯然是徒勞無功。
也有人真在考慮該如何應對,調兵遣將之類,東京百萬人口如何如何眾志成城,定然要擋住反賊雲雲。
趙佶寫好了剿賊檄文,安排太監送到中書省去,聽得稟報說大殿上文武百官都到齊了,慌慌忙忙奔到大殿之中。
吵雜的大殿忽然都安靜了下來,趙佶坐於龍椅之上,一副愁眉苦臉,這也是趙佶自從登基以來,第一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份壓力再也沒有人能幫他擋住了,直接壓在了趙佶身上。
“反賊兵鋒將至,京畿無兵可守,諸位可有對策?”趙佶開口問道。
趙佶話語一出,朝堂之下又是無數交頭接耳之聲,嗡嗡作響。趙佶卻也並不阻止,只是一臉急切看著文武百官。
範致虛上前說道:“陛下,汴梁城中百萬民眾,若是眾志成城以抗反賊,反賊必然無法破得城池。拖上兩月,待得各地勤王之師到來,必可一舉滅亡反賊。”
趙佶聞言,站起身來,開口又問:“若是擋不住鄭智呢?鄭智久於戰陣,能破西夏,能破遼國。若是也把這汴梁打破了,那該如何是好?”
趙佶的憂慮意識不差,便是對於自己安危極為看重。一句話語,問得滿朝諸公無言以為,全部面面相覷。
卻是有一人出來開口道:“陛下,為保社稷穩妥,還請陛下南下暫避,待得東京戰事結束,再請陛下返回東京。如此可保江山社稷立於不敗之地。”
說話之人乃中書舍人吳敏。
趙佶聞言,心中一喜。只覺得這個計策不錯,至少能保得自己性命,保得大宋朝廷的安穩。卻是又覺得這個辦法有些不妥當,反賊來了,一國之君卻是逃跑了,實在有些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