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自然不是鄭智所作,而是中國歷史上明末清初另外一個大才女吳絳雪的大作,一共有春夏秋冬四首迴文詩。鄭智便拿出了“春”這一首。只是這個吳絳雪結局悲慘,被逼得跳崖而亡。
便是鄭智把這兩個相隔幾百年的才女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
左右眾人聽得李清照一語,連忙都在正反拆解,得一首五言:鶯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岸啼鶯。
眾人皆是大驚。
“相公大才也,我等不及也……”
“此詩一出,當流傳千古。今日有幸得見,足慰平生。”
待得眾人各自默唸完畢,鄭智才開口道:“居士,此詩還可成七言。”
李清照一聽,忙默唸幾番,驚訝道:“相公此詩一出,只怕這天下鮮少有能及者,佩服佩服,這一趟滄州來得實在值當,鄭相公當名傳天下。”
“居士過獎了,此詩也不記得是哪裡聽來的,今日拿來賣弄,能入居士慧眼,也是幸事。”鄭智說道,其實鄭智也不過就是想自己掌握話語主導權,免得陷入尷尬,才如此賣弄一下。
左右眾人又是連忙正反去拆,自然拆得七言:鶯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鶯。
“此詩驚為天人,今日算是見識了天下有才之士,佩服佩服……”
“坐井觀天這麼多年,今日才撥開雲霧,相公有禮……”
便是一旁的趙明誠也出言說道:“原來也聽過迴文之詩,還有蘇小妹與東坡學士迴文之美談,今日得見相公十字成兩首,便是東坡學士迴文之中也只是前後,如此相差甚遠。此詩一出,迴文之中,堪稱第一。”
趙明誠之語,說的便是當初蘇軾與其妹妹泛舟遊湖時候對的三首迴文詩,一首為蘇小妹之夫秦少游所作,一首為蘇小妹所作,一首為蘇軾所作。只是這三首詩中皆是前後迴文,不似這首通篇迴文。
秦少游:靜思伊久阻歸期,久阻歸期憶別離。憶別離時聞漏轉,時聞漏轉靜思伊。
蘇小妹附和一首:採蓮人在綠楊津,在綠楊津一闕新。一闕新歌聲漱玉,歌聲漱玉採蓮人。
蘇軾見得兩首,也不甘寂寞,便作: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這三首迴文,也是傳為美談。鄭智十個字能成一五言七言兩首,技術上已然是技高一籌。
眾人不吝贊美,鄭智忙拱手道:“諸位過獎,他人處聽來的而已,不敢當得諸位謬贊。”
卻是李清照也笑道:“聽聞鄭相公作詞,皆託他人所作,僥幸聽聞,頭前以為是時人傳笑。今日一見,果然是真,妙人也。”
鄭智聞言,笑了笑道:“趙兄,居士,二位遠來,適才在下已於樓下訂得幾座酒菜,同入席間以酒佐文,豈不妙哉。”
趙明誠忙起身拱手答道:“多謝相公款待,能結識滄州鄭相公這等允文允武之大才,實乃在下榮幸。相公請!”
鄭智也起身作請,又左右說道:“諸位同請。”
便是鄭智也心情大好,這樣的文人聚會,比之東京那種文人功利相比,更讓鄭智舒服。能見千古第一才女,雖然有些許心虛,卻是也擋不住鄭智拳拳之心。
看似普通聚會,其實也是鄭智對於千古之人的這一份懷念之情。
席間李師師也坐到了頭前,與李清照毗鄰。
酒菜三巡,李師師更是取琴來唱。
《聲聲慢》《如夢令》《一剪梅》《武陵春》《醉花陰》《漁家傲》《清平樂》《蝶戀花》《浣溪沙》《點絳唇》《行香子》《念奴嬌》《臨江仙》《菩薩蠻》……
道不盡這個女子一生幸福與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