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顯然也不會這麼幹,梁山之上,有糧有水,更有地利。如今唯有死守,突圍是想都不會想的事情。梁山若是守不住,即便突圍出去,這些人馬哪裡還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
此時大帳之內,除了鄭智、朱武,還有一個書生坐在一旁,這書生最近幾日都在這大帳坐著,也不言語。只是白天被人押到大帳之內,晚上被人押回去睡覺。
一應事情處理完畢,鄭智伸了一下胳膊,站了起來,左右動了一下手腳,開口問道:“吳學究,你看如今這梁山插翅也難飛了。”
這書生顯然就是吳用,吳用平常一言不發,唯有鄭智說的話,吳用一定會回答,只聽吳用回道:“梁山不缺糧食,圍上一年,山上除了少些酒肉,卻是也能吃得飽飽,鄭相公此番不過無用之功。”
是不是真的無用之功,吳用心中自然有些計較,卻還是這樣去說。一來是自我安慰,二來也是想知道鄭智的回答,鄭智的回答自然就是鄭智接下來的謀劃打算。
圍困真的沒有用嗎?顯然用處很大,這梁山從此得不到外面的訊息,也傳不出裡面的訊息,也不會再有一人上山。這種心理壓力,便是宋江也是每日惶恐。戰局已然就極為被動,連這官軍有沒有動作都難以及時知曉,這便是軍事資訊上的極大不對等。
鄭智點了點頭笑道:“學究,有沒有用你心中自然有個計較,若是你要問我如何攻這梁山,與你談論幾句也是無妨,鐵騎之威,學究在那獨龍崗也是見過的。某起五千鐵騎登陸梁山南岸,且看他宋江還以什麼來與某對敵。”
“鄭相公倒是想得簡單,登陸梁山南岸,不知鄭相公可是讓人馬都游上岸去?”吳用此話,點到即止,自然不會真把梁山底牌顯露出來,此時露出底牌豈不就是幫了鄭智,害了梁山。
“學究倒是說到點子上了,我手下最精銳的都是來自西北,能在水中翻騰之人,千裡無一,唯有造大船橫渡。梁山許多漢子,從小就活在這水泊之邊,入水如蛟龍一般。對付船隻自然手段頗多。”鄭智話語說得有些笑意,說到這裡,抬頭又去看了一眼吳用,只見吳用還是老神在在。
鄭智收了些許笑意,便下了一劑猛藥:“吳學究,你說要是我把這船底都裝上鐵板,不知阮家幾個兄弟是不是隻能爬上船來與我拼命?”
吳用聽到這裡,雙眼一睜,哪裡還有那老神在在,只覺得胸口憋悶。一種無力感充斥全身,隨即虛汗不止。
抬眼再去看這鄭相公,心中自信與自尊似乎蕩然無存,此時這梁山,有自己這個智多星或者沒有自己這個智多星,又有什麼區別?勝負似乎已註定,非人力所為。這個鄭智,便是一座大山,壓得此事的吳用難以喘過氣來。
朱武也去打量著吳用,心中實在不知為何自家相公對這個吳用青睞有加,這吳用在朱武看來不過是抓來的一個賊寇,卻是每日都放在這大帳裡坐著,聽得所有機密要事,從不避諱。
朱武知道鄭智心中想法,便是要收這個吳用到麾下,卻是朱武怎麼也看不出這個吳用有什麼過人之處。
吳用在鄭智心中,過人之處只有一點,便是不擇手段,沒有那些禮教與仁義的束縛,能把人心的下限做到最低。這一點是朱武遠遠比不上的。
鄭智依舊在活動著手腳,端坐在這條案之前一個下午,處理各方的事務,督促各方人馬行事,實在讓鄭智全身都有些痠麻。此時的鄭智也在等候吳用的話語。
良久,吳用終於開口:“鄭相公,若是梁山破了,山上眾人如何處置?”
鄭智聽得一問,看著吳用點了點頭,這吳用終究還是認輸了。
鄭智停了手上的動作,開口道:“某在西北之時,一戰勝之,直殺到心中沒有一點戾氣為止,殺到眾多兄弟覺得心中舒爽了為止。便是俘虜,也屠殺不止。梁山多是有罪之人,也多有無辜,更是大宋子民。某之心中,殺心不甚,只求覆滅之,不可再有賊患。”
鄭智此話,當真是內心交了底。與黨項之戰,每每看到渭州城中的慟哭,鄭智殺心便不斷升騰。但是在這梁山之下,鄭智殺心倒是沒有起來多少。這也是一個氛圍所致,這鄆州之地,終究不是邊關戰場,也少了邊關戰場的哪一種肅殺氛圍。
吳用聽得此言,心中其實並不能建立起一個比較,說白了,並不能十分理解鄭智的話語與心中想法。吳用只想知道梁山上的人會是一個什麼下場,開口還問:“不知鄭相公準備如何處置梁山眾人?”
“該死的活不了,該活的也大多死不了。滄州需要苦力人手,正是梁山眾人的好去處。”鄭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造船廠,要造大海船,人手實在缺乏。隨後又想到五萬精兵的事情,又道:“選精壯者編練入軍伍。”
吳用聽言,心中鬆了不少,又道:“若是鄭相公能這般寬宏,在下可以幫襯一二,為相公收了那些能戰之人的心思。”
鄭智聽言,臉上帶笑,這吳用已經再為自己做事了,這便是吳用的態度,也是開始。盡管為自己做事是有前提的,至少證明這吳用已經掌握在手。
吳用心思,顯然比鄭智想得複雜不少。吳用能這般,只因為心中那一份對於梁山的負罪感都沒有了。
吳用為何沒有了背叛的負罪感,只因吳用知道,今日自己在不在梁山,梁山敗局也大概是定了下來。
梁山敗局,與吳用本人沒有絲毫的關系。既不是吳用造成的,也不是吳用能救的!
既然如此,吳用也並不覺得自己是背叛。人生之路,從此告一段落,又重新開始了一段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