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感覺身體好像輕了一些,醉酒之中的鄭智哪管這些,這淡淡香氣早已經勾動了鄭智火氣,滿是酒氣的嘴巴已經親了下去。
門外徐氏站了許久,慢慢聽得屋內動靜,先是長嘆一口氣息,接著又堅定點了點頭。
再抬頭看看四周,圓月已經上了枝頭,月色銀白籠罩,似是知道今夜好春宵。
徐氏慢慢退了幾步,往一旁金翠蓮住的廂房走去。這便是古代妻子的忍耐與擔當,或者說是賢惠。
……
商場隔壁的一處大宅,本是渭州城中一家富戶三代的積蓄慢慢建成的,鄭智想買,本來也是強人所難,卻是鄭智在南城買了一處更大的宅子之後,再與這家人來談。
宅子置換了不說,還補了三百兩銀子。也是人情做到了十足,銀子也是給得豐厚。
鄭智上輩子就聽過一個詞彙,叫做商業圈,如今要做生意,自然也是要打造一個商業圈,這樣百姓們只要想著出去消費,腦子第一個浮現的地方就是狀元橋。自然生意越來越好。
過得幾日,這宅子便煥然一新,門口旗杆上掛著五個大字,三碗不歸家。
再看牌匾之上,也有三個大字,德月樓,這個名字倒是沒有什麼含義,就是鄭智上輩子當兵時候,軍營外一個稍微上檔次一些的酒店名稱,此時鄭智便直接拿來用了。
德月樓外還立了一個不小的木牌,上面寫著公告:店內好酒,三碗不歸家,連吃三碗不醉者。賞銀十兩。
這個年代,雖然富庶,糧食依舊還是緊缺的物資,能每日有酒的家庭實在不多,能像魯達一樣每日酒肉不離口逍遙度日的更是鳳毛麟角,這也是魯達之前手頭一直不寬裕的願意之一。
酒量從來都是練出來的,而非天生,這與肝髒中分解酒精的酶有關。所以宋朝之人,酒量普遍不如現代人是毋庸置疑的。
大廚幫廚,跑堂小二,小廝幫工也是慢慢齊備。德月樓也還沒有開業,鄭智親自在後廚對大廚做菜的辦法一一指點,雖然鄭智上輩子並未做過幾次菜,卻是吃得不少,製作方法當然也是熟悉。
鄭智主要的任務就是把蒸煮改成油烹,食物製作方式的變革也是跟食用油有關,沒有大量的食用油,自然也就沒有了炒菜這種辦法,鄭智教的就是讓大廚一勺一勺的給油,大火去炒。自然比煮出來的事物更有味道。
德月樓雖然還沒有開張,卻是這公告欄上的事情早已經傳遍了渭洲。
三碗不歸家,這是誰也不相信的事情,即便是鄭智手下眾人軍漢,個個摩拳擦掌,等著去指揮使家的酒店白吃白喝一頓大餐。
便是潘家酒樓的掌櫃也是等著看笑話,只想著鄭智賠本賺吆喝,能不能夠賠得起,一人十兩,還搭了酒錢。十人百人千人,只怕鄭智這萬達商場都要賠出去。
卻是這掌櫃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要受這無妄之災,本來潘家酒樓是這渭洲最有檔次的酒店,不久之後只能降價來吸引顧客了。
當然這也不是鄭智的本意,鄭智與潘家酒樓也無仇無怨。
城外禁軍校場旁邊正在起一座宅院,院子圍牆比一般的高上不少,直有兩丈多,裡面盡是無數的大缸,酒香撲鼻。
離得遠遠都能看見院子裡熱氣翻騰,時不時還有一車一車的大石頭往裡面運送。院子後面還建立了一座火窯。便是鄭智為了保密,連石灰都在院子裡自己燒制。
旁邊禁軍校場常駐紮有軍漢,哪個要是靠近這裡,被射殺了也是枉然。尋常百姓可沒有敢到這種地方瞎闖的。
高牆院子裡面幹活的人,也是精挑細選的附近良善百姓家的壯丁。恩威並施,不管看不看得懂白紙黑字,也是都簽了契約。管事的就是惡名昭著的關西虎吳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