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固等人對視著,最後也只能無奈的承認,似乎秦牧這樣的決定,最符合他們目前的狀態。
國防軍很強,大明鐵路很強,既然如此,那就等敵人先行暴露,他們再後發先至,打防守反擊。
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反正時間耽擱的越久,實際上對那些聯盟軍是最不利的。
勞師遠征,百萬大軍,吃喝一天下來得多少?一個月三個月下來又是多少?
那可都是錢啊。
時間長了,幾個國家扛得住?
所以秦牧一點也不著急,不管那個吉爾諾維奇用什麼計謀什麼戰略,最終落到實處的時候,一定是要打過來的。
大明北疆就那麼幾道防線,打過來之後,這邊對症下藥就好了。
吉爾諾維奇就算再敢冒險,總不可能還繞道弄點戰船,跑膠東半島一帶抹黑上岸強攻吧。
那也太下血本了。
總而言之,秦牧這邊是真的打定主意,要以不變應萬變了。
在北毛抗明聯盟軍徹底亮出所有的底牌,在他們把號稱百萬的軍隊,實打實的擺上戰場之前,秦牧這邊都不會再有任何多餘的舉動。
只要我留力不出拳,那麼這一拳打向什麼地方,用多少力,就都是未知的。
相反,一旦出了拳,就沒有後悔迴旋的餘地了。
畢竟是面對八國聯軍,秦牧再如何有信心,也不會拿整個大明的前途和無數百姓的生命冒險。
越是穩妥的結束戰鬥,越是雲淡風輕不起波瀾的贏下戰鬥,越是不讓國內百姓有絲毫感觸的打敗敵人,才越能證明大明國防軍的強大。
這場戰爭,秦牧不想要舉國歡慶,且人人忍辱負重之後的輝煌,不想要受盡凌辱終於反抗且手刃仇敵的暢快,不想要人人可見的流血流淚之後的天地皆同力。
他只要贏。
要大明國防軍,輕描淡寫的贏。
贏的越是輕鬆,贏的越是寫意,贏的越是沒人知曉,就越好!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百姓們看不見刀兵血火,才能說明他領導的大明是真的可以,是真的成功了。
而在孟加拉叢林這邊。
陳三多帶著人,在接到命令之後,開始往天竺國移動。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