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到底怎麼想的?
可誰知,天竺國王卻一臉篤定的說:“放心,本王自然有辦法,讓這件事情變的名正言順,讓大明沒有絲毫的藉口出兵。”
雖然暹羅是大明的屬國,但天竺國現在也算是。兩國之間如果起了衝突,大明是不太好插手的。只有打的確實過分了,才會出面調停。
只要天竺找一個正當的不能再正當的理由,一個讓暹羅覺得理虧的理由,那麼就算天竺軍隊打到暹羅境內,大明也不能說他們不對。
這樣的藉口,當然是不好找的。
但事在人為,為了那聖節祭祀需要的大象,天竺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一個正當的開戰理由。
好在機會很快就來了。
幾個天竺國的農夫,因為飢餓,進入了孟加拉的叢林裡打獵。
結果卻一去不回。
天竺國一番調查之下,發現這些人中了暹羅人的捕獸陷阱,無力求救的情況下,被活活餓死在了陷坑裡。
天竺國王勃然大怒,立刻發國書要求暹羅方面給出解釋,並要求賠償大量的金錢損失。
暹羅女王在瞭解事情真相之後,自覺有些無辜:天竺農民進入孟加拉叢林,這無可厚非,如今的孟加拉早已沒有國度,暹羅和天竺平分這片叢林。但兩國之間的邊境線非常明顯,那些天竺農夫不可能在沒見到警戒牌的情況下就進入暹羅領土。對方擅入暹羅領土,已經算是侵犯了,死在捕獸陷阱之下和死在暹羅士兵手中,並沒有什麼兩樣。
暹羅國覺得,這件事情天竺農民有錯在先,死的固然可惜,但死的應該。
所以暹羅方面拒絕賠償也拒絕道歉。
這正好給了沒有藉口出兵的天竺國一個充分的理由,天竺國王當即下令,派遣軍隊進攻暹羅國。
暹羅國不甘示弱,同樣調遣軍隊進入孟加拉叢林,和天竺國交戰。
天竺國方面本以為這場戰鬥,會是他們佔優的一邊倒局面,卻沒想到戰鬥的結果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出征的五千天竺軍,在孟加拉叢林裡,完敗給了暹羅方面派遣的三千作戰隊。不僅如此,連領兵的大將都給暹羅方面俘虜了。
此戰,天竺五千人死亡八百,被俘兩千,僅有兩千人逃了回去,剩下的兩百人,則都在孟加拉的叢林裡迷路了。
原因無他,暹羅軍是被大明國防軍方面訓練過的,配給的武器也都是大明軍換下來的最開始的基礎裝備:三八大蓋和一部分退休了的七五山炮。而天竺國這邊,仍然是老傳統的燧發槍和笨重的不能輕易移動且射程糟糕的老式火炮。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