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國內的隱憂
畢竟想要指望那些大頭兵在地方上主持政務,關心農忙水利之類的事情,是行不通的——隊伍裡的文盲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如果不是不識字讀不了書,當年也不可能把腦袋別在腰帶上當兵打仗。
打天下需要這些人,但守天下,主持天下,卻還是需要那些從知乎者也之中讀出來名頭的讀書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秦牧才會想著推動教育改革,將原本的程朱理學一刀兩斷,將“天地君親師”打碎,將“三—民主義”深入人心,將平權的概念和想法讓世人知曉明白。
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就沒辦法削弱老朱家的影響力。說不定什麼時候一個不小心,就又會被這些勢力捲土重來摘了果子。
只是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怕是最先接受教育的那些孩子們,想要正式得以任用,也都需要再過五年的時間。
而在這之前,大明的各地官府的維持,都還得仰仗這些士紳階層培養出來的讀書人。
宋應星固然是偉大的,說起他的成就,後世沒有人不贊同,不佩服,無豎一根大拇指。
然而在當下這個年代,除了莊子固等切身感受到的人之外,民間方面對於老人的評價,其實是不高的。
畢竟這位老先生在當年的科考之中,屢次不中,到最後至多也只是一個舉人的身份。而他在此後的年歲裡,雖然最高做過五品知州,但在那些動輒祖上出過一二品大員或者乾脆就是二品大員致仕退下來的大儒世家們看來,卻也仍舊算不得什麼大官。
莊子固等人想要按最高規格來厚葬宋應星,如果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和身份,絕對是要遭到那些舊勢力計程車紳階層反對的。
當然,如果秦牧在的話,這些人的反對是壓根不敢發出來的。
但壞就壞在如今秦牧並不在國內,而是帶著人去往澳洲了。
以莊子固史恆這些人的身份,強行執行國葬也不是不行,但反彈絕對不會小。
也是因此,莊子固才起意,想要請宮中的那位,來給宋應星賜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
一個足夠鎮得住人的名分。
聽了莊子固的話後,史恆,張煌言二人立刻皺起了眉頭。
“我們現在一直在致力的,就是要淡化那位的存在,淡化老朱家在民間的影響力。如果這時候,請他為宋老先生冊封賜名的話,之前做的那些工作,可就前功盡棄了啊!”
作為政治部的主任,史恆除了負責政訓工作之外,也一直在致力於秦牧所說的潛移默化淡化皇室影響的工作,所以對此事最為敏感,皺著眉頭有些擔憂的說起了自己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