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國的麥丹國,對於如今的瑞獅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了。
卡爾十一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這樣重要的情況下支援大明,固然有和大明簽署互為盟國的約定在內,但他看重的,其實是大明為此支援而來的各種武器。
在嚐到了武器的甜頭之後,卡爾十一無比清楚的認識到,未來的戰場,武器裝備對於戰爭的影響因素將會越來越大,擁有強大的武器,才能在戰場上戰勝敵人。
人數已經不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了。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的進步,武器裝備只會更加先進,高盧巨炮那樣的武器只會越來越多。也許在更久遠的將來,三五個人就能夠決定數百萬人的生死。
而率先擁有這樣強大的武器,將會幫助他統一整個北歐。
他請過國內的學者和科學家研究過大明支援來的那些武器,發現不管是步槍還是火炮,甚至是輕重機槍,想要仿製難度很大,特別是以瑞獅如今的工業水平以及地域條件仿製起來,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得不償失。
更何況,就算是仿製出了那些武器,與之匹配的彈藥炮彈,更是一個問題。
火藥的提純與配比,比起仿製武器,一點也不簡單。
與其如此,還不如直接從大明那邊,透過以盟國的方式獲得支援和援助。
卡爾十一甚至琢磨著,透過自己這一次的幫助,能夠和大明達成一個長久的協議,哪怕是直接用錢購買武器,也遠比在國內發展各種軍工業,專門製造武器來的強。
他很清楚,以瑞獅這樣的地利位置以及人口密度,是無法配置那樣一整套強大的工業體系的——輕重工業的發展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將資源投入到軍工企業,民生方面的發展就必然落後。可沒有了民生產業的財政支援,又何談江山社稷王朝發展?
那些軍工業在沒有了財政支援之後,就只能荒廢掉,這一來一去,損耗的金錢和財力以及精力都不是瑞獅這個國家能夠承受的。
古斯塔夫二世固然幫助這個北歐雄獅第一次在歷史上站了起來,但也因為他的窮兵黷武,把瑞獅曾經積累的積蓄花了個七七八八。等到古斯塔夫二世身死,他的女兒克里斯蒂娜繼位之後,其宮廷生活依然奢靡,以至於瑞獅的財政在卡爾十一上位之後,已經吃緊到了一個誇張的地步。
若非如此,堂堂北歐大國,又怎麼會只能養得起五萬精兵。
所以卡爾十一對自己的定位非常的清楚:既然我的國家不能支撐起強大的軍工產業,那我就找一個擁有強大軍工產業的國家做盟友!
一個國家成立起來,是為了人民謀福利的,而不是不斷的戰爭。
強行讓國家重工業化,固然能夠讓瑞獅國武力在短期內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但長遠看來,這是竭澤而漁的下場,當混亂過後,一切生活都還是要回歸和平的。
正是因為他有了這樣的覺悟,所以才決定悍然加入支援大明的陣營之中,而不是旗幟鮮明的跟著高盧國,和西歐的那幫傢伙同仇敵愾。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