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那巨炮一炮過來就能殺一千多人,咱們還是得小心點。以往時候,秦帥何曾讓我們遠征過啊,這次明顯是動了真怒了,可見敵人也不是什麼軟柿子,咱們可得小心一點,別陰溝裡翻船。”
聽了這話,魏和尚不滿地瞪了那人一眼:“李學曹,你怎麼淨說這些洩氣話。那當年皇太極打過來的時候,也號稱百萬大軍呢。後來呢,他媽的他算上胯下的戰馬都沒有湊夠二十萬!最後還不是被我們打回老家去了。現在高盧巨炮號稱一炮殺千人,鬼知道有多少水分!我們怕他們幹什麼。”
“更何況,真要是有那東西,那麼按照秦帥他們的說法,這東西是沒辦法移動的。也就是一個死物,咱們只要摸準了地方,過去給它拆了也就行了。”
魏和尚說著,回頭看了一眼一群在甲板上大吐特吐的年輕人,咧嘴一笑道:“看到了沒,我們這次可是有備而來的。那一群工程師,那都是秦帥派過來拆東西的!”
眾人聞言,紛紛看向那些一眼看上去就不是軍人的年輕人,臉上露出了善意而溫暖的笑容。
這些年輕人,據說都是從帝國科學院裡邊選出來的年輕的學員。
和那些滿口之乎者也子曰孔孟的年輕人不同,這些年輕人,學的是天文地理,是數算工科,是如何下地耕田,上山打獵,是如何用黑乎乎的碳,變成熱乎乎的火。
這是一幫遵循秦牧說法的“務實”之人。
同時,也是大明國防軍這邊的年輕一代的人才。
大明推行的新教育模式,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傳統那些教育體系的反對。特別是秦牧要求將數理化提高到和孔孟文學一樣高度的提議,更是讓那些認為儒家學問最高的老夫子老大人們不滿。
但是,有反對的,就有支援的。在大明國防軍這邊,軍人的子女們,都會要求學習工科方面的知識。反而並不強求這些人學習那些四書五經等儒家學說。而秦牧更是有意識地縱容這種行為。此消彼漲之下,大明國內部,便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年輕人。
一種滿嘴之乎者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懂得死記硬背寫八股;一種數算工理精通無比,上山下水輕鬆自如,必要時候甚至能當鐵匠當木工,不能說弓馬嫻熟,但至少不會手無縛雞之力。
前者自然是守舊派的殘留勢力,而後者則是秦牧樂見其成的新學說新勢力。
整個大明國的教育方面,如今是脫虛向實的。
古往今來,儒家從來是以侍奉上層人為目標,並不務實。而秦牧奉行的工科,是全然從民生社稷出發,是以為最廣大底層人民服務為目標的。
而這一次遠征,秦牧更是直接派出了這些新派年輕工科學子,以他們組成了工程師隊伍,親赴前線,一方面為魏和尚這些人提供一些維修和技術方面的支援,另一方面,自然是為了實地考察西歐高盧等國的風土文化和山川地貌;如果有可能,將高盧巨炮的圖紙之類的東西也帶回去。
當然,他們其實還肩負著更重要的任務。
那就是破壞或者說拆分了高盧巨炮。
這是秦牧在知道了高盧巨炮的規格和份量之後,想到的一個可以解決眼前難題的方法。
秦牧相信,就算這些年輕人做不到那樣,在見識到了高盧巨炮的樣子之後,也一定會對這些年輕人有所啟發。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