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萬兩,五年期!”
下方的人群還在熱情的報價,互相競爭著這個不成熟的產業。而最終的價格,也定格在了一百五十萬兩左右……每個人都是謹慎的。資本雖然能夠看到這次大明官方鬆口所帶來的廣闊前景,但第一場豪賭,願意冒更大風險的人還是很少。
秦牧本來也沒在乎這次的拍賣能獲得多少利潤,不管是一百五十萬還是一百五十兩,他主要的目的還是把東西推出去,把玻璃的技術下方給民間。讓他們能夠自主製造生產。
而之所以選擇拍賣的方式而不是無償下放,又或者指定什麼人特別做這件事,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性。
白給的東西沒人願意要,指定的東西如果沒有效果,也會慢慢變成敷衍了事的行為。
只有讓人先付出代價,才會驅使這些人主動出擊。因為至少,這些人會有一個收回成本的底線在驅動。
而當這些人獲得了利益之後,就會瘋狂的擴張發展。並且,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他們會不斷的提高產業技術,增加效率,招募更多廉價勞動力,壓縮成本,剝削底層勞工……總之一切能夠讓利潤增加而成本減少的事情,資本都會去做。
但秦牧肯定不會讓這些人壓榨勞動人民。他會採用非常極端的方法,讓資本不敢輕易觸碰這條線。那麼,當他人為的堵住了壓榨勞工,剝削底層勞動力這條路之後。資本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拼命的提高產業技術。
這樣的情況下,資本這駕馬車,就會帶著大明在發展的賽道上發足狂奔,快到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秦牧預計半年降下玻璃製品成本,可能還只是個保守的估計。
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民間資本,在放飛了自我,又有大明官方做背書之後,會造成多麼大的轟動。
最終,這次關於玻璃製造工藝技術的拍賣,五年期的賣出了一百五十三萬。而十年期的賣出了兩百二十萬。
這些拍賣獲得的資金,順勢就被秦牧撥給了雲南省。作為這個省份發展的資金。
用秦牧的話來會所,這就是雲南省應得的。雲南這個地方,因為位置以及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註定沒有辦法在接下來大明工業化變革的年歲裡,提供多少有效的助力。那麼,只能透過這種變相的補助,來讓這個省份不至於拖後腿。
好在,第一個南方玻璃廠就坐落在了雲南省內,這裡的高山大澤,可以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在煤炭等礦產資源捉襟見肘的時候,這裡的森林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作為初步研發生產玻璃的原料。至於之後的事情,秦牧是不會再操心的了。
也就是在秦牧等人離開雲南後的二十天左右。大明第一家玻璃廠,就在雲南落成了。
玻璃廠取名,南耀玻璃。
廠子是昆明城裡號稱買半城的城南李家建造的。也是他們,花費了兩百多萬兩白銀,買下了玻璃技術的十年使用權。
昆明城裡的大戶李家,祖上很是出過幾個官至三品的大人物,雖然隨著後來的黨爭而逐漸落寞,後來逐漸轉至經商,一代代的人積累著財富,沒有了祖上的風光,但在雲南本地還是相當堅挺的。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