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既便如此,時間久了,軍隊裡的人,也都漸漸的有了食慾不振的現象。
行軍速度,比起最開始的時候,慢了許多。
比起這些,秦牧其實最擔心的,是大象們的感受。
暹羅象生活的地方是熱帶雨林,到處都是溼潤的氣候,水源充沛,食物充足。
而天竺國的環境,卻並不處處都是雨林,相反,這個國家有很多地方,都是黃沙彌漫的。
大象們對於水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如果因為環境的原因,讓這些戰象戰鬥力下降,那對於接下來的戰鬥,秦牧就不敢抱有希望了。
天時地利人和。
三個要素都不在自己這邊。
勞師遠征,如果沒有遠超敵人的實力,確實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
讓秦牧鬆了口氣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大象的表現都還不錯。
大明的戰象軍團,正如塞隆巴斯那些人討論的那樣,還只是剛剛開始,遠不如天竺國的歷史悠久。
這幾年,國內的戰象訓練,也只是讓戰象騎士懂得和戰象如何溝通罷了。
哪怕秦牧讓這些人每天吃住都和自己的大象在一起,也並不能就如何縮短雙方之間的差距。
好在,大明的戰象軍團,本也不需要如何親密的配合。
秦牧一開始瞄上戰象,就是看中了對方陸地之王的身軀和防禦力。
他是把戰象當成生物版的坦克來看待的。
所有的火力輸出,其實全在戰象背上的裝備,以及戰象本身盔甲所帶來的防禦力上。
皮糙肉厚,再配合厚厚的盔甲,以及左右兩挺重機槍的火力輸出,這才是大明戰象的威力點。
一如塞隆斯巴無法準確的掌握大明戰象的戰鬥方式,秦牧也無法想象,沒有火力輸出點的天竺國,是如何將大象運用到戰場上的。
作為騎兵?似乎有可能。但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那其實毫無亮點。
而在歷史上,因為一些記載較少的緣故,秦牧也想不起來,天竺戰象作戰的案例。
特別是,當後來火器時代來臨,真正陸戰之王坦克出現之後,這種生物簡化版的坦克,也就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
因為無法掌握敵人的情報,秦牧這次的行軍,顯得非常的謹慎。
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失敗。只是,一旦失敗,這三千戰象可就折損了。
這可讓秦牧接受不了。
就這樣,隊伍朝著西方大道行駛了十天之後,明安城出現在了秦牧的視野之中。
視野的盡頭,明安城高大的輪廓,出現在了眼前。
喜歡帶著軍火庫到大明請大家收藏:()帶著軍火庫到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