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陸傑心想,大概是與生俱來吧。
自打他記事以來,便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父母是老師,對他的栽培也是格外用心。
陸傑識字後不久,便能將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名著《紅樓夢》背得滾瓜爛熟,把父母講過的故事一字不漏的複述出來。
不僅如此,年幼的他能迅速地回想起自己在某一時刻很多碎片化的記憶,包括感受。
父母對他展露出的驚人的記憶力表示震驚,母親常常感慨著對他說:“你小時候可聰明瞭,親戚朋友們都說咱們家出了個神童……可惜後來……哎,算了,可能你爸說的也對。”
兒子這樣驚豔的天賦並沒有持續太久,父母發現隨著他年紀的增長,陸傑變的越來越平庸了。
且不說記憶力再也沒有小時候那般驚人,就連他的學習成績也愈發普通,父母帶他做了智力測驗,結果顯示只是正常人的水平。
俗話說得好:十歲神童,十五才子,二十凡人。
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孩子年幼時展露出驚人的天賦,還有那些小小年紀便考入大學的神童,但到最後,真正成長為天才的卻寥寥無幾。
盡管母親對此頗為失望,但父親卻從未因此苛責過陸傑。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父親總是對他和母親這麼說:“道家最講究順乎自然,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只要阿傑健康快樂,作為父親我便心滿意足。”
受父親的影響,陸傑自幼便對道教文化有著深厚的興趣。上小學以後,他總是在父親的書房內翻看著各式各樣冗長枯燥的古書,父親做學術報告時,陸傑也會安靜的坐在一旁聽他模擬演講。
“阿傑,爸爸說的這些你能聽懂嗎?”母親端著切好的水果走進房間,望向他的眼中始終帶有一絲期待,她是希望兒子成才的。
可陸傑只是搖頭,一臉似懂非懂:“我覺得這些圖案很好玩,跟電視裡道士抓鬼畫的符一樣。我也想當道長降妖捉鬼!”
母親長嘆一口氣,卻也沒說什麼:“少看那些亂拍的東西,哪有什麼鬼啊僵屍的。”
“那仙人呢?電視裡那些都是假的嗎?”陸傑放下手裡的古書,一臉好奇。
“那可不一定。”陸父笑道:“在《本行經》中記載,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曾因饑荒救百姓,疲憊而死在地鏡山下。九天書其功德,金格記其玉名,度其魂神於硃陵之宮。帝遣金翅大鳥,常敷兩翼,以覆其屍,七百年中,形體不灰。至水劫改運,洪災滔天,水捧其屍,漂於無涯,水過之後,敷明屍落貝胄耶渠初默天鬱單之國,北壟玄丘。四十年中,又經山火,火行燌燒屍形。屍於火中受煉而起,化生成人,五色之雲,覆蓋其上。火尚猛盛,敷明嗽唾,成洪雨大水,以滅火勢。敷明雖已得道,轗軻備經水火艱辛,亦為理盡。元始賜靈會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號。”
簡單來說,陸父講的便是在很多道教修行的法門中多借助肉身成仙或者屍解成真的一個傳說。
陸母見兒子一頭霧水,搖了搖頭,嗔怪丈夫說的太過高深,兒子才上小學,哪裡聽得懂這冗長複雜的古文。
陸傑卻只是從盤子裡挑了一塊切好的蘋果送入口中,咀嚼著口中的美味,他那雙黑亮的眼睛裡也綻放出了異樣的神采。
往後的日子也是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陸傑依舊只是個普通的孩子,他成績在班裡中等,性格文靜,也有幾個玩得來的朋友。
放學之餘,他會和同學會去圖書館看書,借的也都是些普通。
有個朋友發現,每次陸傑都會在古書分類區徘徊一陣子,他好奇地走了過去,見陸傑將手中的書再次放回書架,不禁打趣道:“你老看這些破書作甚,難不成是學習文言文嗎。”
“就是成績差,才要多看啊。”陸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