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平再次回到了大秦。
這次卻沒有如上次一樣第一時間登上天雷宮與李令山會面,而是先回到了盤龍城中李氏的族地,回到了他在這塊族地中的府邸。
這個府邸中住著李治平的一些家眷,李治平自己的身份與平常的李氏族人不同,身為大秦首輔,更多的時間他都與李令山一同住在天雷宮第六層的背面。
每當李治平來到這裡時,實則都是來獲取他想要的資訊。
當府邸的大門開啟又關上,李治平走入正堂時,兩個僕人打扮的人便走上前來,躬身齊喚道:“首輔大人。”
李治平點了點頭,道:“說吧。”
一人先道:“首輔大人吩咐李府監辦的事也已辦妥,他們已經開始動作了。”
李治平面色如常,微微點頭,道:“很好。”
以楚氏和殷氏為首的反叛氏族,在李治平前往蘇城之後便與李喆弘坦明瞭私下的合作,至今已過了十幾日,這十幾日來,如商量好的那樣,李喆弘找機會放楚氏殷氏的人入檔庫,而後他什麼也不管,任由楚氏殷氏的人在檔庫內尋找他們想要的名單和編號。
不過,宗府內還有不涉足反叛的人在內,一切不能做得太明目張膽,每次入檔庫既需要合適的理由又不能停留太久,所以,要在堆積如山的檔庫之內找到所有他們想要找到的名單和編號並不是件很簡單的事。
十幾日過去,還並沒有找齊,但也不需要很久的時間了。
另一人道:“調各城軍隊入大秦救援災情一事,賈家已與各城透過氣,各城均表首肯,首相大人幾日前已向除衛韓之外各城發出了調令。”
又說各城,又說除衛韓外各城。
李治平聽著模糊不清,道:“嗯?”
那人道:“衛城主已點頭調動軍隊相助大秦救援災情,韓城必也會響應,但首相大人並不知這個訊息,屬下不敢冒然告知於首相大人,只好等首輔大人歸來。”
李治平讚許道:“你做得很好。”
訊息的傳遞渠道很重要,李治平搭建的訊息網,以各府和各個據點的僕人下人之間的日常往來傳遞,因龐大且平常很難被人察覺。
但這些人要私下把訊息傳遞給萬眾矚目的李令山,那就極難不引人懷疑了,一旦暴露了,李治平的訊息網就岌岌可危。
更進而,就會讓反叛的勢力知道李治平在暗中培植了很多人手,這就會讓他們察覺到危險,那樣一來,李治平的所有計劃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變數。
李治平沉思道:“衛韓...這倒是出人意料,這訊息從何而來?”
那人道:“賈環親口所說,是衛城賈渝登門萬生宗促成此事。”
李治平抬頭低喃道:“萬生宗也終於要入世了嗎?”
那人道:“世人都知沒有萬生宗的默許,衛城軍隊絕不可能南出。萬生宗雖沒有明言入世,但應有此意。”
因為異獸和當初萬生宗已拒絕過一次言行的原因,李治平本在猶豫到底能不能把衛韓和萬生宗拉入世局中,卻是沒想過賈家就把此事辦妥了。
看來原本隔斷的世間各城各道門之間如今的聯絡比李治平預想的還要緊密。
入府時的李治平隨行的人帶進了幾口大箱,再出府時,卻是輕裝簡行,叫人看來只不過是自外城歸來,帶回府一些外城事物,合乎人情。
出府後,與候在天雷宮下的竇淵一同直奔第六層。
相閣第三層。
照面之下,李治平只是想李令山點了點頭,表示沒有意外,一切如預計。
其實除了第一站言城之外,李治平再去往各城都沒有什麼好向李令山彙報的,這一切不過是做給秦世厲看的。李氏父子想要的,與各城各道門想要的一致,變數不大,或者說幾乎不存在變數。
李令山點頭,道:“調令已下,各城想來都已收到。”
救災的事不能再拖延,趕不上春耕來年的大秦就將餓殍遍地,所以李令山沒有等到李治平回來回報就先向除衛韓外的各城發出了調令。
李治平道:“我已知道了,還請父親再手寫兩封調令。”
李令山意外道:“再寫兩封?”
大秦外的九城,已下達了七封調令,再兩封,就只有衛韓兩城了。
李治平道:“是,衛城主已點頭,韓城也就不會袖手。”
李令山聞言大喜,又驚訝地看著李治平,道:“你派人做的?”
李治平搖頭道:“不,是賈家辦的。”
李令山哦了一聲,隨即提筆書寫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