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百獸群的移動很是明顯,早早便落在了隱藏的雷震眼裡。
原本看它們的前進方向,是從百獸窟直接奔向西華山,卻沒想到會突然調轉了方向。
於是,此前本以為無須避讓的雷震也不得不快速轉移,雷震之間的混亂因此而持續加劇。
百獸群已經持續奔襲了兩個時辰,周慕君只感到這百獸好似不知疲倦,也不會疲倦一般,趴伏在巨虎背上的他因為不停跌宕已經很累了,而百獸群的奔襲速度從來就沒有慢下來過。
奔襲的方向,與橫亙的西華山平行,也就意味著它們是要繞到西華山山側。
巍峨的西華山,隨著百獸群奔襲路線拉長,慢慢地開始呈向下斜落之勢。
不過那斜落的山勢仍是極其險峻陡峭,尋常人根本難以攀登。
只是望著西華山,周慕君就無法不感嘆那位金行祖師西華子究竟廢了多麼大的力氣,用了多麼長的時間,才能登頂西華山求道有成的?
那需要多麼百折不撓的毅力?
任何一次意外的負傷,或者遇到一隻猛獸毒蟲,或者在攀登途中體力不支,或是意外跌落...種種種種,都是致命的。
要知道,西華子登頂西華山覓得五行傳道篇之金行篇前,他並不是一個修道者。
在五行始祖耗盡肉身元神,合五神獸之靈力佈下五行大陣為人世開闢中原淨土之後,到五行五大開派祖師歷經千難萬險分別於五聖山覓得五行傳道篇之前。
這兩三百年之間,人世間是沒有修道者的。
直到五行五大開派祖師先後得到五行道法傳承,分別修成無上道法,各自開宗立派。
這五大祖師,分別是創立了西華門的金行西華子,創立了靈雀宮的火行靈雀真人,創立了萬生宗的水行洛水仙子,創立了黃龍觀的土行黃龍老人,以及木行東太散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要細論起來,木行祖師東太散人只是在東太山收了幾名弟子,倒並未開宗立派。
當那幾名弟子修道有成後,東太散人便離開了東太山,反而是那幾名弟子後來各自開創了宗派,只是不論哪一派的聲勢都沒有明顯的壓過另幾派。
而東太散人離開東太山時,也沒有把和木行道法傳篇一起得到的木行靈戒傳與那幾名弟子,這就導致了後來的木行從來沒有出過木行正宗。
後世論及木行,都只道東太散人天性不羈,相比起開宗立派獲得的榮耀和尊崇,他更加不想受到約束。
究竟是不是如此,無人知曉。
五行五大祖師各入五聖山求道時,五聖山連同現在的七野都是一片蠻荒,除去現在有雷震盤踞不談,只論環境要比現在險惡得多。
那是真正的寸步難行,完全不是尋常人能踏足其中的。
陷山惡水不足以形容。
這種環境,本不該有人涉險進入。
但那時,卻正好興起了一股求道熱潮。
原因是一直多苦多難的世人,結束了多年的戰事,迎來了一統,迎來了繁盛,迎來了從未有過的安定。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了一塊中原淨土,人得以擺脫了作為異獸口食艱難求生的命運。
安定下來的世人們開始流傳起了五行始祖創世的傳說,為了感念五行始祖的功績,已成為姬姓王權下的子民們自發地興起了求道之風。
一時間,進入蠻荒,向聖山跋涉的人不計其數。
五行五大祖師不過是最終脫穎而出的人,並非是只有他們五人前往。
不過,其中大多數人並不是都真的奔著求道而去的,這些人更多的只是想開闢出一條朝聖之路,以表感恩之心。
而黃龍山就在中原正中,也是在那一次朝聖求道成風時,姬姓王權順勢發起開闢以黃龍山為中心的荒野之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