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的這條結盟之路,第一站就是去的蘇城,但那時的情況與現在不同,那時蘇墨婉拒了,而現在蘇墨無法再拒絕,他需要先把後來得知的一切都告訴蘇墨。
有了蘇墨的點頭,言行就算是死也死得其所了。
原本不瞭解去黃龍觀的難度,本以為與去各城差不了多少,頂多再多加小心些。等與黃城和黃龍觀達成了合盟,最後再去蘇城。
現在知道他有可能不能活著完成這件事,那就先把該做的做好。
這,是言行的死志。
李治平聽出來了,言行做的每件事每個決定,都是出於大局和他心中大義。
李治平感佩道:“那好,我等你回來,還有幾日,我也再想想還有什麼辦法。”
言行點了點頭,目光很決絕。
......
翌日,言行已在去往蘇城的路上。
天雷宮第六層,相閣第三層。
李令山仍舊靠窗坐在他的位置上,李治平依然站在他的對面。
李治平剛剛把昨夜與言行見面,把言行做的事說的話向李令山複述了一遍。
第一次從程洛口中聽到言行時,李令山還還對言行這個年輕人不太放在心上。
自李治平第一次與言行會面後,聽到李治平的誇讚已有改觀。
而剛剛聽到的他們的第二次會面,李令山已經完全相信這個年輕人的確擁有與他對話的資格。李令山與言行雖還沒會過面,但他們已經開始攜手做同一件事。
並且言行在這件事上參與的分量很高。
照此發展下去,當日程洛說的“退可為李令山安定時局,進可從外逼迫天雷宮做出李令山想要的變革”都可實現。
從李治平的評價中,言行並非一味地想不計一切扳倒天雷宮,他著眼於大局,他可退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讓這樣的人豎起行者大旗,成為領袖,一切都是可控的,不會在千年大劫來臨前爆發與天雷宮不死不休的局面。
他們可以形成默契,達成共識。
李治平道:“父親,一定要讓他活著。”
言行拒絕從通道上黃龍山,又說出不能讓李氏父子受到一絲懷疑的話,雖是出於大局,但以死志對曾經認為是水火不容的敵人交付後事,這種信任和大義,讓李令山對言行好感倍增。
李令山這樣一個執世間權柄之牛耳的人,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會對一個隔代的後生小輩心生動容,甚至寄望於他豎起行者大旗贖清李家的罪孽。
李令山默默不語,他也在思考如何能讓言行活下去。
不走那條只能黃龍觀修道者通行的通道,那就只能向一個預備雷震一樣上山。
預備雷震雖還比不上真正的七野雷震,但要想全部躲過是完全不可能的,言行又不是張知秋。
只要被一個預備雷震發現,交戰用出火行術法暴露真面目,那就會被圍殺,且還會傳遞到天雷宮,屆時乾坤十鼎出馬,言行就不會再有生機。
上了黃龍山,就完全是道法修為說了算了,李令山和李治平再無計可施。
除非,言行能做到不依靠火行術法,照面之下對預備雷震完成瞬殺,迷惑成預備雷震之間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