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售至世間各城的玉,均來自這裡。
而那一身黑衣的佛零,卻仍未在這裡停留,仍繼續向西走去。
百姓們全都在這片區域分散開來,開始勞作。
言行不禁納悶,再向西還會有什麼?
前方山石更多,雖然草木不生,但已可在山石之後藏身。
又向西走了十里。
言行被一道光所吸引,舉目看去,那是一道閃耀著流光的屏障。
與昨日了因施展的靈光圈相似,但形態不一,它是一道被拉長的屏障,並不呈圓。
它就橫在言行眼前,左右看去,望不到邊際。
依昨日所見,那靈光的流動應代表著怨氣正被度化,此時,那個高聳的,左右無邊的屏障流光溢彩。
那就代表著佛城的怨氣其實也是很龐大的?
佛城內有落霞寺的僧侶化怨,還能聚集這麼大的怨氣,還需擺下這樣一個龐大的陣法。
五行大陣只是鎮怨,而並無化怨之力。
可想而知,五行大陣鎮邪鎮怨之力消退,五聖山之內,世間各城經年累世的怨氣會鬱結到何種程度。
說一句怨氣沖天毫不為過。
也難怪以食怨而生的異獸會形成滅世的災禍。
世間各城盡修佛法,才是根除這個世間異獸災禍的答案嗎?
言行不禁如此想到。
耳中有聽不真切也不通其意的誦經之聲傳來,那是不知多少僧侶齊聲唸誦經文的聲音。
言行凝目細細看去,那道流光屏障之下,每隔一段距離就盤膝端坐著一個僧侶,每段距離不一,有些稍近,有些稍遠。
言行猜想,那或許代表著每一位僧侶的佛法修為能維持的流光屏障的範圍。
左右相隔更遠的,代表著那位僧侶的佛法修為更高,反之,則修為較低。
顯然,佛零也是這麼判斷的。
佛零就走到那道流光屏障不遠處,堂而皇之的站在僧侶的眼前。
而後,開始移動。
每走到一個左右相隔更遠的僧侶身前,他都會停下來打量那位僧侶。
這代表著那位僧侶入了他的眼,被他視為威脅。
言行遠遠跟著佛零移動。
直到佛零走到了一個周圍數里都無另一位僧侶的身穿明黃色佛袍的僧侶身前,又停了下來。
言行感到這位僧侶極不簡單,細細看去,正是昨日所見,生受佛零一記掌心雷的了因。
佛零面向了因站了很久,握著雷劍的手發力至五指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