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盤龍城。
李氏族地。
夜裡,一座府門被推開。
李喆弘帶著一臉醉意走了進去,當他返身掩上府門時,迷醉的神情一換,望向府內,眼中閃過一絲愧疚。
嘆了口氣,甩了甩頭,向內走去。
穿堂過院,走進一座明亮的堂屋。
堂屋內,有兩個人,一個衣著樸素的婦人,還有一個人,李治平。
那婦人本與李治平說著話,聽得有人進來,轉頭看去,看見李喆弘略帶醉意的臉,起身走近,溫言道:“族兄已連著五日夜裡都來等你,你們談,我去煮些粥。”
李喆弘滿眼情深地看著婦人,心頭一暖,道:“多謝夫人。”
婦人溫柔地笑了笑,走了出去。
李喆弘已十日不曾回府,除了第一夜在百花樓過夜外,後九日都在楚氏安排的別院內與春宵纏綿悱惻。
而這些,李治平都已告訴了他的夫人。
其實,雖說宗府在外看起來不甚起眼,但李喆弘也是府監,加之李氏出身,雖說是旁支,但也無人敢輕視。
像李喆弘這樣的身份,有個三妻四妾也是平常事。
只是李喆弘私下為人清正,與夫人也是情真意切,多年來並無另娶納妾之心。
此番李喆弘為李治平所託而自汙,他的夫人對此也是包容的。
當婦人走遠。
李治平讚賞道:“弟妹這般深明大義,族弟夫復何求啊。”
李喆弘慚愧道:“她也早已是李家的人了。”
說罷,走到李治平身旁坐下。
李治平目光閃爍,李家的人,李喆弘這句話的含義是李家的人就該為李家分憂。
但是誰又能代表李家?李令山?李治平?
能讓李治平交心的李家的人,又能有多少?
李家枝繁葉茂,所求不一。多數要的是榮華富貴,有那一顆贖罪之心的,並沒有多少。
所幸李喆弘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李令山和李治平早早布在宗府的暗手。
多年來,李令山和李治平一直給外人做下假象,不器重不關注,甚至是疏遠李喆弘。李喆弘也在外時有抱怨,數次上書請求調入相閣而不能如願。
於是,自然而然的,居心叵測之人都認為李喆弘是可以下手拉攏的人。
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李喆弘的蟄伏可以在關鍵時刻為李家帶來多大的主動。
現在,正是那個關鍵時刻。
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早早埋下的伏手,可進可退,主動在握。
李治平道:“這段時間,要委屈你了。”
李喆弘擺擺手,道:“族兄說的哪裡話,只要能洗清李家的罪孽,什麼我都願意做。”
他臉上的神情,也和李治平流露的一般,那種從骨子裡的厭惡,厭惡自己身上流淌的血脈。
李治平很理解他的心情,笑道:“機會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