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人傳信大秦監察總司,望能調動一番,就連現今的蘇城監察司司座章息寧數年來也數次呈信李令山訴求此事,不過卻從未得准許。
實也難怪,論聲望,這世間除了大秦城主和首相李令山外,就數蘇城蘇壁蘇墨。
監察司在各城本就遭人仇視,更何況蘇墨與天雷宮更有私仇,這怒自然而然也就撒在了蘇城監察司和執禁團身上。
早在蘇墨尚是蘇城世子時,就已殺了草菅人命的監察司和執禁團數人,並隻身前往監察司,先將執禁團全員打傷在地。
後又一劍插進監察司大門橫匾,放言道:日後監察司查禁若膽敢不依據依令查有實證按律處事,我蘇墨必定血洗爾等。
彼時監察司司座將此事上報李令山,盼天雷宮制裁蘇墨這等囂張氣焰。
而怪的是,李令山對此卻並未有行動,甚至還傳書敕令:查禁一事,本就當查有實證,若再有造次,卸職拿回大秦嚴懲。
這內裡原因其實也猜得一二,枕星河歷來高人輩出,曾經蘇壁公認世間第一,後蘇墨與大秦城主並稱當世雙雄。
因為枕星河的實力,大秦和天雷宮對於蘇城才多有忍讓。
可是,即便枕星河不可小覷,但又怎會是天雷宮的敵手,根本不至於讓李令山對蘇城容忍至此。
那猜不透的原因,讓蘇城監察司成了這世間第一苦差,彼時的監察司司座再熬得數年,也借身體不適力不從心為由卸職而歸。
此次各城大舉查禁一事,同樣令蘇城監察司焦頭爛額。
其餘各城,少則已拘押千餘人,多則上萬人,而蘇城,監察司會同執禁團和監察護衛營全數盡出,總共也才查出百多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莫說旁的,單說蘇城平民百姓間,早有開化之風,違禁習字讀書者所在多有,蘇墨更暗助此風盛行。
但蘇城監察司卻不能同言城監察司一般,走到某村某鎮先預定帶走多少人,再先行殺一儆百,如此手到擒來。
在蘇城,需得挨家挨戶搜出物證,此番大舉查禁,風聲早傳遍各處,頃刻便已銷燬物證。
那些被查出的,多半也是違禁物證過多,稍有遺漏。
蘇城監察司每到一處,就會有枕星河的劍客隨行,而這些枕星河的劍客,甚至還堂而皇之的趕在監察司之前先到那處通風報信。
在這種情況下,還有遺漏物證而被抓捕的,都會與當場的枕星河劍客相視一笑,苦笑搖頭。
這場景,哪裡有言城那般生死離別的悲痛。
因為在他們心裡,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願意承擔後果,他們並不是被生活所逼別無選擇。為了他們曾經心嚮往之的東西,而去兩千裡之外的苦寒之地受罰,這願意承受。
他們心裡沒有怨恨,他們深知生在蘇城,得到的庇護已經太多。
對蘇墨和枕星河,他們心中只有感激。
平日裡,枕星河的劍客們也會輪值到蘇城各處巡視,以警戒監察司莫要胡作非為,遇有爭端他們也會居中調解。
這,就是今日魚水鎮,百姓們敢與監察司和執禁團對峙的原因,也是顧棠為什麼會出現在爭執現場的原因。
蘇城這片天地的清明,因為枕星河的存在,枕星河給了蘇城百姓最需要的安全感。
這片清明,世間百姓無不盼之望之。
天色暗了下來,隨著魚水鎮亮起第一家燈火,沉星渡不遠處的一個船塢,一艘有著上下兩層的大船也亮起了燈火,正向著沉星渡駛來。
有道是:暮色臨,華燈驟起,夜船遊星河,鶯歌燕舞醉凡塵。星月下,俗世褪去,清風洗煩憂,濁酒一觴夢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