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後的大加封賞中,漢王劉邦論功行賞。
正當大家正在議論誰第一,還有爭論誰第一時。
漢王劉邦他沒有經過眾臣的商議,便自己私下的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酇侯,食邑也是群臣裡面最多的。
蕭何當年在沛地,他在縣裡擔任主薄,曹參,也就是、所謂曹操的祖先。
他擔任獄史。
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
可是這個時候,群臣卻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
眾人讓曹參脫下衣服,果然、身上都是疤痕!
體無完膚!
於是、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
但是、自己又不好說明,畢竟這事是民主選舉啊!
這時,關內侯鄂君曰道:“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
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
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
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
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劉邦也起身說:“是啊!昔日,若不是蕭何的話,我怎麼能勝項羽呢!
蕭何的功勞,是除韓信、張良先生外,最大的了!”
眾人之中,見風使舵者、皆點頭。
想言者,又不敢亂言。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
於是、劉邦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並加封蕭何二千戶。
蕭何一時間,風光無量!
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食邑萬戶。
這讓蕭家在後來也終漢一朝皆是富貴。
使的南北朝時期,蕭道成建立國家,差點統一天下。
行賞分封諸侯後,定都的問題又迫在眉睫。
起初,劉邦打算定都洛陽的。
因為洛陽是天下之中,四通八達,所以,有利於天下的發展。
但是、戍卒婁敬面見劉邦,建議依借關中的險要形勢,定都咸陽北面。
劉邦徵求張良的意見後,當即決定定都咸陽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