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打垮了項梁的軍隊後,楚地有名將領都已經死了。
章邯以為楚地的餘眾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北進攻打趙地,大破趙軍。
這個時候,趙歇為趙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他們都跑進了鉅鹿城。
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圍攻鉅鹿。
章邯駐紮在鉅鹿的南面,修築甬道輸送糧食。
陳餘作為趙軍將領,統率士卒數萬人駐紮在鉅鹿城的北面。
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佈滿秦軍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殘餘勢力。
王離帶領著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
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
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鬥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章邯的身上,章邯作了一個大的戰略決定,北上匯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
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並不安定。
最初,如果章邯如果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的話,糧食又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
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後方則為趙國所斷。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所以,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武臣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武臣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武臣。
後來為張耳、陳餘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於鉅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眈眈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所以,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鉅鹿,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
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鉅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餘北上以解鉅鹿之困。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
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黥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在之後鉅鹿之戰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章邯退至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
此時,鉅鹿城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鉅鹿南數里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
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鉅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後,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
對此項羽十分不滿,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鉅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卻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吧。”
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宋義一生氣,令人把項羽趕了出去。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
他提著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
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把渡河的船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