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家叔侄自逃出楚都後,項梁便像項羽父親似的教導侄兒項羽不要忘了楚國的仇恨。
項羽小的時候,項梁便親自教他讀書,但項羽學了沒多久就不學了,嚷嚷著讀書不能給楚人報仇!要學騎射。
項梁於是又教他學劍,學了沒多久就又不想學了!
並對叔父項梁說:“讀書識字只能記住個人名,學劍只能和一二個人對敵,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本事。”
項梁聽了此話,非常高興,便開始教他學習兵法。
沒有多久、項羽只學了個大概,就不肯深加研究了。
氣的項梁對項羽說:“甭管你愛不愛學,從明日開始早上讀書與學習兵法。下午練劍,晚上再與你一起研究探討兵法。”
在項梁的嚴厲看護下,項羽只能每日操練著兵法與劍法。
等項羽到目前,已是身高九尺,身材魁梧,儀表堂堂。
吳中子第,都非常害怕他。
項家有項梁、項伯兄弟和項羽項莊表兄弟皆在會稽。
項莊是項伯之子,他們同住在一起,四人經常一起練武。
這日,項梁、項伯兄弟和項莊像往常一樣三人舞劍進攻項羽一人。
項羽遊刃有餘,一會項莊便被踢倒在地,項梁、項伯則攻勢不減地猛攻項羽。
只見項羽一個順勢,劍已經押在了項伯臂膀,項梁乘機攻來,項羽把項伯拉倒在地,迎劍項梁,只一回合,項梁劍便被打掉在地。
項梁等人雖敗,卻不怒反喜。
“羽兒你真是不事出的將才啊!武藝越來越精進了。就算你祖父項燕)當年也不一定是你的對手啊!”
一旁的項伯則小聲的嘀咕:“家父肯定不是羽兒對手!”
楚人季布為人仗義,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諾言、講信用而著稱。被會稽郡守看中做了副官。
當時,楚地有個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辯,專愛結交權貴。季布和這個人是同鄉,很瞧不起他,經常說厭惡曹丘生的話!
偏偏曹丘生聽說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結他,特地請求皇親國戚竇長君寫一封信給季布,介紹自己給季布認識。
竇長君早就知道季布對他印象不好,勸他不要去見季布,免得惹出是非來,但曹丘生堅持要竇長君介紹。
竇長君無奈,只好勉強寫了一封推薦信,派人送到季布那裡。
季布讀了信後,很不高興,準備等曹丘生來時,想當面教訓教訓他。過了幾天,曹丘生果然登門拜訪。季布一見曹丘生,就立刻露出厭惡的神情。
曹丘生對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禮,然後斯斯理理地說:“我們楚地有句俗語,叫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您是怎樣得到這麼高的聲譽的呢?
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處宣揚您的好名聲,這難道不好嗎?您又何必不願見我呢?”
季布覺得曹丘生說得很有道理,心想:“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頓時不再討厭他,並熱情款待他,留他在府裡住了幾個月。”
曹丘生臨走時,季布還送了他許多禮物。
曹丘生確實也照自己說過的那樣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揚季布如何禮賢下士,如何仗義疏財。
這樣,季布的名聲越來越大了。
所以楚國人中廣泛流傳著“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
這日項羽走在街道上,吳地的人都懼怕項羽。見到他都繞著道走,偏偏這回遇到了季布,季布聽聞項羽是出了名的豪橫!便偏偏沒有繞著道走,與迎面而來的項羽撞上了肩。
項羽牛人先生氣:“怎麼,你走路不長眼啊!”
“久聞項兄大名,今日既然撞上了。正所謂英雄不打不相識!”
“怎麼你小子想和我項羽打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