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都城,王宮大殿上、上演著一場舉世爭論。
“大王,微臣的意思是在大戈壁邊上布上大軍,利用天險來個以逸待勞,兔子一樣的匈奴馬還想過大戈壁嗎?”
“哈哈、哈哈。”
“大王,既然他們的匈奴馬,過不了我們的大戈壁,我們只需要駐守一點軍士就行了,否則會弄得人心惶惶的。”
“而且事後,老百姓會笑話我們膽小的。”
聽著這幫無知、不懂兵事的大臣這麼說著,樓蘭王子終於坐不住了。
厲聲對眾臣說道:“各位,我的心情可沒有你們這麼好,匈奴人真的像各位說的這麼無能嗎?”
“慢,王子、這不是我們說的,是匈奴使者說的。”
“列位,他的話是尤其不可信的。”
“你們都不要吵了,我兒你對這場將要面臨的戰爭說說意見吧!”樓蘭國王終於安耐不住,站起身來說道。
“父王、我的看法非常的簡單,將全國的軍隊布在大戈壁一線,但是並不是為了防禦,而是為了在匈奴人遠道奔襲,立足未穩之時,一下子壓上去殲滅來犯之敵,活捉冒頓等人。”
“我認為王子殿下的意見是最好的,國王陛下您做決定吧!”樓蘭三軍統帥肯定道。
然而,樓蘭王是一個外強中乾,廢物一個的人。
水來土淹、明擺的道理,可他卻說出“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意見了嗎?”
“國王,可是臣並不贊同在大戈壁邊上壓上全部的軍隊,如果我們壓上全部的軍隊,沒有打敗匈奴人的話,豈不是一戰而亡國了嗎?所以我的意見是分段與他們決戰。”
“守住大戈壁邊上就足夠了。”
“他們是過不了大戈壁的,他們的人在大戈壁沒有吃的,也沒有水,那大軍怎麼過!”
“都不要吵了,就先議論到這吧,他們到我樓蘭還遠著呢!”
就這樣,一群無知中夾雜著那麼幾個聰明人,在一起爭論一番後,未做出任何行動部署就散會了。
一場部署,爭論的毫無決定···
匈奴人滅了大宛國,進逼烏孫而來。
“大王,聽說有一幫匈奴人在大宛國,聽說之後還要來我們烏孫。”
“那就派兩名將軍去打聽一下吧,誰願意去啊!”
宮廷內有一將應聲出列。
“末將願往。”
“好,你再選派一員副將一同去吧。一是要探聽虛實,二是要看看他們有沒有進攻我國境內的打算。”
“遵命。”
烏孫兩將領著一幫蝦兵蟹將直往大宛國而去。末走出國境,便看到一群匈奴人迎面而來。
兩軍突然遭遇,烏孫將領打馬出陣道:“你們來我領土作甚?”
匈奴陣上,單于冒頓打馬而出。
“樓蘭王屠我商隊,殺我使者,我匈奴人是來借道征討樓蘭的!”
“我烏孫境內哪有道借給你們?”
“借不借我匈奴都要先拿下烏孫通往樓蘭的道路,好去攻打樓蘭!”
烏孫將軍聽得大怒,副將縱馬舞槍來取冒頓。
張良打馬迎上,舉劍來戰。
兩馬相交,雙刃並舉,又是一場大戰。
張良與那將戰了有三十回合,把那將殺的是筋疲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