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先生。”
“劍的反面有字。”
張良迅速翻動手中之劍,反面果真有字。
“先生,剛才你我明明看見這一面也是有字的啊!奇怪,為什麼就慢慢地消失了啊!”
“賢侄,也許是劍上的字必須用火燒才能出現。
你把劍拿開火爐,劍上的熱度變會慢慢地涼下來。而劍的另一面是正對著火焰的,溫度就會更高。
所以劍上的字依然未退去。字跡消了的一面劍身是背對著火焰的,所以溫度自然沒有那面字跡未消的溫度高。”
“嗯!先生說的有道理。索性把無字的一面朝著火焰架在爐火上烤試試。”
於是張良把字跡消的一面朝著火焰放在爐火上。
“先生,咱們把剩下烤出來的東西都吃了吧。吃完再看看劍上寫的是啥。”
“好。
真是有趣。在劍上刻字聞所未聞啊!”
“吃完便與先生看看刻的啥玩意!”
倆人燒烤吃完後,便拿起利劍。
‘第三層··’
反過來一看。
‘蚩尤劍法’
“啊!蚩尤劍法!”兩人皆叫道。
“賢侄此劍從何而來?”周文忙問道。
“這是在始皇地宮拿出來的,始皇說蚩尤劍乃是遠古時期、與黃帝大戰的戰神蚩尤所使用的兵器。”
於是張良便把在始皇地宮的遭遇講述了出來······
周文聽罷,對張良說道:“恭喜賢侄獲得蚩尤劍法啊!”
“多謝先生賀喜。”
“這劍兩面各有二層蚩尤劍法。一共就是四層了。”周文說道。
“先生,這劍柄末端好似也有字啊!”
“嗷、那不防也放火上烤看看。”
“好!”
張良便把劍柄也放在火上烤著。
火烤一陣子後,劍上的字越發清晰可見。
“第六層。”張良叫道。
“這劍面有四層蚩尤劍法,這一面劍柄是第六層。朝火一面劍柄定是第五層蚩尤劍法。”周文說道。
張良忙把劍翻了過來。
“第五層蚩尤劍法”張良、周文同時喊道。
“賢侄,蚩尤是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最強戰力的戰神。
當年黃帝、炎帝二人攜手皆不是其對手。後因蚩尤不體恤部下與百姓,以自己的戰力為非作歹。佛祖便派神仙下凡幫天下除掉了他。今賢侄得此神功,相信定能造福於社稷!”
“良必當不符先生厚望。”
喜歡從聊齋開始問道請大家收藏:()從聊齋開始問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