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城說大不大,可說小也不算小,只是風景獨好,佔地不及下滇三成,人口卻是與下滇相差無幾。
自從這片徒弟改朝換代以後,大量外地人在此落地生根,這也導致麗江城外內除了農民的耕地,再就是一座座高樓,就連城外山上峭壁上都有房屋坐落。
麗江城地稀人廣,可人多也有人多的好處,朝中的文臣才子枚不勝舉,其中就有一位名叫週四大才子用千字撰寫了一篇千古奇文,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千字文。
這篇千字文被當時的皇帝譽為千古第一文,這篇文章共有一千個字,且這一千個字都不重複,通俗易懂還好記。
武將裡頭曾經也出現過一位涅身境的將軍,鎮守大梁國門近百年後銷聲匿跡,有人說他去了九幽尋求更高的修為造詣,也有人說他渡劫失敗,早已身死道消。
大梁民風淳樸,人人和善,可就是有一點不太好,在大梁為官當差的不好。
緝拿通緝犯的差役屬於大梁國中的高危職業。
大魏分裂,此地改朝換代以後,法修武者如雨後春筍,尤其是化神境修士和涅身境武者,接二連三的出現,若是放在三百年前的大梁這事想都不敢想。
而這也出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
大梁建國之後,一些規矩還不算完善,一些血氣方剛的法修武者好勇鬥狠,肆意打砸,殃及池魚。
所以大梁境內各個州郡的告示欄上,通緝令常年不斷,而各地負責抓捕他們的差役也是成批成批的換。
尤其是近幾年,大梁國內局勢動盪不安,邊境戰事如火如荼,大梁國內的國情更是混亂不堪。
要不是大梁國還有國師易天均這根定海神針,大梁國朝廷早就淪為擺設了。
如今當官的魚肉百姓,修道的肆意打殺掠奪資源。
也難怪蘇文澤會說出那句大梁命不久矣的話。
劉燕青三人酒足飯飽,也並未打算在麗江城內久留的意思。
認準方向後,三人順著街道出城。
當三人走到城中告示牌處時,看到上面貼滿了通緝令。
其中一張通緝令上的懸賞金額高達百萬靈石。
百萬靈石,一箇中等門派中的底蘊估計都沒這麼多。
劉燕青咂舌道:“以我現在兜裡的情況,我是不是應該去抓這些逃犯賺點錢?”
平日裡不苟言笑的柴安性開口打趣道:“少爺你看清楚咯,通緝令上面的人修為最低都是元嬰境初期,以你現在兜裡的情況是應該去抓一個,但是以你如今的修為,我覺得你會讓他們的賞金翻倍,到時候我和馮老前輩也只好含淚在你墓碑上刻下,主,‘宋人頭’之墓。”
柴安性這一席話說得是一本正經,臉上也沒有絲毫開玩笑的意思。
劉燕青無奈的笑了笑。
修為低,有錢都賺不到。
出了麗江城,三人沒有選擇人多的大路,而是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的山間小路。
行走於群山之間,飽覽山下美景,俯瞰下面那座麗江古城,那座美麗的古城似乎再給遊人默默的訴說著它數百年來的滄桑變遷。
山似碧玉,水流回暢,在這深秋季節,也就只有大梁能見到這種風景。
閒暇時間,劉燕青就會向柴安性討教槍法,拿著荀從先給的長槍與柴安性切磋,槍法進不之餘,背上不知捱了多少次槍身伺候。
每次切磋完,背後就青一塊紫一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