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打哪兒來的金燦燦
適才與汪文一局,看似簡單,卻非易事。
不光是要辯才無誤,實則還要考究各人學問。
汪文延用《論語》,連竹心可以大白話,可要這樣做,就落下成,既然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論戰時,有不成文規定,引經據典。
汪文用《論語》引戰,連竹心用《論語》迎戰。
考究的還有經史子集的熟悉,汪文是故意的,首先就是要試一試這連竹心肚子裡到底有多少墨水。
只是,他自認高明,卻被自己打心眼裡看不起的小兒,不費吹灰之力破局,此刻,羞赧愧色,
他雖惱,但讀書人的禮義廉恥還有,之前針對對方,乃是因為對方一屆啞巴兒,卻奪三鼎甲之一的探花,本朝開國以來,從沒有此先例,又被人提醒那啞巴兒是太傅親傳弟子,
沒有論證下,就已經先入為主認定,這探花之名,名不副實。
再稍作打聽,才從國子監一監生那裡得知,這啞巴兒名喚連竹心,乃是那位監生一同窗堂弟,啟蒙時已晚,如今讀書向學,也才四五載。
汪文自認自己通讀經史子集,四歲啟蒙,如今十六年寒窗苦讀,這次科考,也才入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對方不過才蒙學四五個寒暑罷了,竟一路過關斬將,首次科考,從童生試到會試,竟無一次落榜。
不信!
這世間怎麼有如此天賦卓絕的人,若是真有,定是天才無疑。
想自己寒窗十六載,連考三次,終才好不容易得進三甲,竟抵不過一小兒四五寒暑?
不信。
那時不信,心中認定,這必定有貓膩,竟連始終尊淳的老太傅,再看時也覺得失望。
但此刻……
汪文一咬牙,三兩大步上前,“汪文謝探花郎指教!”
那蒲團上端坐的端方少年郎,清風朗月而起,攬袖身前傾,微一禮,清道:“承讓了。”
汪文話落,立即一道聲音起:“某,山陰周奎,向探花郎討教!”
……
時間已過去一炷香時間,周奎敗走後,又有其他人不服,
半個時辰後,已換上好幾撥人馬。
大監始終觀棋不語,旁觀靜立,但此刻,眼中多了一分人氣兒,眼底露出些許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