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引制度,在上一世的時候,便也有了發展。
如今在這個時空之中,無非是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也有人要說了,這麼多朝堂眾臣,難道就沒有一個能夠想到這樣的辦法,大家都想不出解決辦法,偏偏就她連鳳丫能耐,能解決了?
其實不是這個辦法多特別,也不是她連鳳丫有多聰穎,連鳳丫所想的辦法不算特別,她是後世人,所佔用的也是歷史前人的智慧。
說到底,她是佔了先輩們和歷史的便宜的。
再者就是,原本是糧草缺失的問題,少有人會把糧草缺失的問題,往鹽引這方面去考慮。
這個不考慮的原因,也並不一定就是,泱泱大慶朝,沒有人想到,聯合諸多因素,也可能是想到的人,不敢去說。
畢竟,動鹽引,等同動一方盤根錯節的勢力。
鹽引這種東西,原本就是一國之重,每個朝代,都將鹽引握在手中,朝廷嚴厲打擊販賣私鹽者,也是有緣由的。
如此可見,動鹽引,等同牽一髮動全身。
而連鳳丫之所以能夠毫無顧忌說出這個辦法來,是因為她知,在聞老太傅書房,這一方天地中,知道今日之事的,無非天知地知她知,老太傅老皇帝知,而這二人是不會,把她一個連鳳丫引入眾人眼目之中。
就這件事而言,她還是佔了一個“身為女子”的便宜。
倘若她是男兒身,今日給老皇帝提出這個辦法的時候,等同是引火燒身,帝王疑心之重,採納她的辦法的時候,也許就已經將懷疑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了。
此時此刻,連鳳丫才覺得,身為女兒身,在這個朝代中,似乎也不完全處於弱勢,至少今日,因為她的女兒身,老皇帝不會將她納入“需要暗中觀察”的佇列中。
再者,當老太傅問及她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時候,連鳳丫很確定,她給出的答案十分完美,符合她“鄉野村婦”“目不識丁”的身份,又貼合生活。
這也就是她為什麼一定要與老皇帝叫板,明明知道老皇帝此刻面臨的邊城缺糧和南水北調工程民丁缺糧兩大問題,卻裝聾作啞當做不知道,非要冒著惹怒老皇帝的危險,問得一清二楚。
幸而,她夠幸運,老皇帝在發怒之前,說出他老人家如今所面臨的的困潮。
一旦老皇帝說明白說清楚了,她也才可以順坡下驢,順勢而為,“順道”提出“鹽引”之法。
一切,都是一環扣一環,看著好像一切都是偶然,連鳳丫提出馬鈴薯是偶然,天真以為一個馬鈴薯能夠解決當前困局是偶然,
糾纏老皇帝刺激老皇帝說出他所面臨的的困局,是偶然。
突發奇想提出鹽引之法是偶然。
一切看似都是偶然的事件之下,其實都是精心算計。
算人心,算時局,看似好像簡單,但其實十分兇險,一個環節出了差錯,此刻的連鳳丫,也許就人頭落地了。
再者,將這一切偶然串聯起來的前提是——算。
可“算”這一回事,更不簡單。
算——的前提是,洞徹時局,洞徹人心,甚至將今日在場之人的脾氣性格,都必須算在內。
頭頂上,“朕,准許連氏鳳丫,為朕種糧。”
老皇帝的聲音壓在頭頂,傳進她耳朵裡的時候,連鳳丫深埋著的腦袋,悄悄吐出一口長長的濁氣。
袖中緊緊捏著的拳頭,鬆了開來。
哪兒有真的算無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