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論若定下,再有朝堂上下商討此事。
由水利局測繪地形圖。”
老皇帝聽著滿意點頭,又忽然道:
“說起地形圖,魏成玄奏摺之中附上的一疊圖紙,倒是有趣,這魏成玄,果然是個人才。”
“為今關鍵,就是見到魏成玄。見到魏成玄之前,此事需保守秘密。”怕的是,一旦這件事情露出風聲,就有人要取魏成玄性命了。
顯然,太子爺所想所慮,正是當今天子所擔憂的。
思慮再三,忽站起,老皇帝喝道:
“傳朕諭旨,朕思太傅聞枯榮甚深,欲與老太傅共飲敘師徒之情,三日後,朕御駕親臨淮安,親見帝師呈情。”
一語落,朝堂震盪。
果不其然
上至一品大員,下至五品朝官,跪地覲見,阻擾不斷。
無奈當今聖上,絕非讓人拿捏的木偶皇帝,他帝王之才,雄才偉略,經緯絕倫,大慶朝堂,主強臣弱。
再者,太傅聞枯榮,是當朝天子,還是太子之時,封三公太傅,至如今,帝師聞枯榮,三公太傅依舊,天子不曾去其三公之位。
可見,一來是聞老太傅才高德深,二來也說明,當今聖上對他確實出了君臣之義,還有孺慕之情。
論眾朝臣跪地求見,苦口婆心,依舊改不了當今聖上的決定。
無奈臣弱主強,眾人一番作態之後,只得加緊安排三日後天子行程。
三日後
太子請隨天子左右,同往淮安。
御林軍守帝都皇城不變,黑甲衛隨行。
太子隨行,原不該如此,皇宮之內,當有坐鎮之人。
天子下淮安,太子當坐鎮宮內,穩住朝堂內外人心。
太子力排眾議,欲以身護天子左右,護其安危,又思聞太傅之深,願同往淮安,親見三公太傅,聞枯榮。
“念其太子對老太傅孺慕之情,朕,許了。”
這一番下來,滿朝文武再次震驚!
這對天家父子,果然心大,雙雙離開皇宮,出京都城,下淮安,就不怕,不怕……
二日朝堂之上,眾人聽聞這訊息時,面面相覷,沒有人敢說出那句話——這對父子就不怕有人趁當朝天子和太子均不在皇宮時,造反嗎?
聖旨下,天子下淮安期間,朝堂事物由左右丞相二人共同管理,文武百官協同配合,太后垂簾監國。
啟程前一日夜
一道密信交到當今聖上手中,一手舉著信,一手搓著瑩白的鹽粒,老皇帝眼底一絲難以察覺的激動, “小李子,看來這趟淮安,的確是非去不可。”
喜歡農門醜婦請大家收藏:()農門醜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