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景區內有一處不知名的寺廟,香火併不旺。這天清晨,小和尚慧智照例起床,和師兄一起打水……”
“絕壁之上,幾株茶樹綠意盎然。”
“此茶便是大紅袍。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節目比出後,網上反響很大。
“大紅袍?”
“這是什麼茶?”
“烏龍茶?我怎麼沒聽說過啊?”
“你見識短吧!”
“我見識短?我草我就是武夷山本地人啊!”
“樓上看口音不像。”
“汗,我是跟張燁學的,我真是本地人啊,武夷山的茶葉也有不錯的,有名的,可從來沒有什麼大紅袍啊!”
“沒錯,我也是本地人,真沒有大紅袍這茶葉,我家是茶商,爺爺和父母這一輩的人都是搞這個的,如果有大紅袍這種烏龍茶我不可能沒聽說,烏龍茶就那麼些,我倒著都能背出來啊!”
“那不對啊,《舌尖》上說的是怎麼回事?”
“是不是說錯了?”
“還衝泡七八次仍有香味?這不是扯淡麼!三次就壇了啊!”
“要是真按《舌尖》上說的,那這茶葉還不得是國內第一茶啊!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然後連本地人都不知道?”
“不能啊,張老師做節目很嚴謹的啊,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
網上爭論不休,而且越爭論動靜越大。
很多不喜歡張燁的人都找到了機會,立刻披掛上陣了。
“張燁就是胡說八道!”
“還大紅袍?你瞎編的吧!”
“哪兒有這種茶葉!”
“這節目也太不負責任了!”
“這是欺騙觀眾啊!”
“野山上的破茶樹,能好喝才怪啊!”
末了,一些本地人甚至是本地茶商也紛紛在微博上露頭了。
一個福建茶葉店老闆道:“大紅袍?恕我孤陋寡聞,真的沒聽過。”
一個武夷山做烏龍茶的商人道:“我也沒過,有這麼好的茶嗎?要是真有節目上說的這麼好,全世界就這麼幾棵樹,且還口感香味這麼優益,那還不得賣出個天價?不可能沒人知道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個茶葉協會的專家也出來了,“這是什麼茶?”
一時間,《舌尖》毫無徵兆地迎來了一大波罵聲,騙子啊,不負責任啊,假節目啊,等等標籤都給他們貼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