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瀲忍不住心下琢磨起來,總覺得這個重生的姐姐比過去更愛操心了,莫不是上輩子自己和母親因為容貌帶來過麻煩?所以她才會這般擔心?
在曲沁的不放心中,曲瀲扶著母親上了馬車。
濟明寺是常州府香火最為鼎勝的廟宇,位於常州府城西的一座小青山山頂上,從山底往上望去,廟宇掩映在一片綠色中,只稍稍露出些屋簷形狀,彷彿遠離塵囂,獨立方外。也是如此,方才讓婦人們更喜歡來濟明寺上香禮佛。
到了濟明寺山腳下,便改由軟轎上山,不過也有些虔誠的婦人是徒步走上去的,意喻為心誠。
季氏是個狂熱信徒,覺得走上去更虔誠,所以每回來濟明寺上香,都棄轎不用,徒步走上去。曲瀲覺得,她和她家娘親長得如此柔弱,但是身體卻倍兒棒,也和這種體力活有關。
她自小便習慣了陪母親爬濟明寺的山。
今兒來濟明寺上香的香客很多,也有很多人和她們一樣,徒步走上去的。年輕的婦人或未出閣的女子大多戴著和她們一樣的帷帽,只是用料不同,有些用皂紗,有些用紗羅,下面綴著小巧的珍珠寶石等。當然,也有一些自持容貌或者是年紀大些的婦人或者是小姑娘並沒有戴帷帽,三月和煦的陽光灑落在那些小姑娘稚嫩的臉上,充滿了朝氣。
曲瀲扶著季氏,在丫鬟僕婦的簇擁中,開始徒步走上山。
濟明寺香火鼎勝,香客如雲,曲瀲扶著母親上山時,能看到周圍上山下山時經過的人,甚至有很多遊客成群結伴而來。其中,還見有一群錦衣公子說說笑笑地往濟明寺的後山而去。
濟明寺的後山自成一景,春夏秋冬四時之景各不相同,吸引了很多文人雅士前去賞景,使之成為一處風景勝地。
花了約模三刻鐘,終於走到了山頂。
走到山頂後,母女倆都有些喘,汗微微濕了鬢角。
自有知客僧上前來,見過禮後,又讓一名小沙彌引她們去寺內的廂房略作休息,梳洗喝茶。
梳洗過後,母女倆便去上香,奉上她們抄的經書供奉到案上。
等最後添了香油錢後,季氏便叫來一旁候著的小沙彌,問道:“不知明方大師今日可會開壇講經?”
明方大師是濟明寺的得道高僧,佛法精深,季氏每回來都喜歡去聽明方大師講經,每每聽完,都會歡喜不已,對明方大師推崇備致,整就一個狂熱腦殘粉。只可惜明方大師講經是隨緣,從沒有一個準確的日子,讓季氏頗為遺憾。
曲瀲對自家娘親的德行習慣了,只要她不哭哭啼啼的,一切都好說。
小沙彌笑著答道:“明方大師在,不過今日並不開壇講經。”
季氏有些不死心地道:“那可否讓我去拜會明方大師?”
小沙彌有些為難,明方大師佛法精深,常有香客慕名而來,所以除了他開壇講經的日子,平時並不輕易見客,欲要見客,也要講究一個緣字。只是季氏是常州府曲家的三太太,而且一心向佛,是濟明寺的常客之一,甚至在濟明寺有專門的歇息之所,不能輕易得罪。
小沙彌沒辦法,只好先去請示一番。
小沙彌離開後,曲瀲方道:“娘,既然明方大師不輕易見客,不如我們下次再來吧。”
季氏搖頭道:“不行,明方大師的佛法精深,我還要讓他給你們姐弟幾個畫平安符佩戴,才能保佑你們姐弟幾個平平安安,沒病沒災。”
曲瀲聽得無語,平述道:“人吃五穀雜糧,哪能沒病?”若將所有的事情都寄託在佛祖身上,那佛祖多忙啊?
“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什麼?你姐這次生病,看著有些不太好……”季氏含糊了下,不好對女兒說曲沁當時的樣子看起來就像被什麼髒東西附身了,讓她至今心有餘悸,今日特地過來,可不僅是上香的。又道:“明方大師佛法精深,鬼邪不敢欺,他畫的符能驅邪避災,比寺裡那些供奉的符更好。”
見她固執已見,曲瀲決定不再勸說了。
等小沙彌回來後,得知明方大師竟然破例請她們過去,看季氏喜出望外的模樣,曲瀲懶得再說什麼。
將隨行的僕婦留在外面候著,母女倆隨著小沙彌去了明方大師修行的大殿。
卻不想,剛進去,便見到明方大師面前坐著一個人,看背影似乎是個年紀不大的少年。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迴心轉意扔的手榴彈,1822=
18223305扔了一個地雷投擲時間:2015101718:35:17
迴心轉意扔了一個手榴彈投擲時間:2015101715:27:14
————
正在猶豫著今天要不要雙更……
如果有雙更,可能會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