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個將軍開口問著:“大將軍,以前我們都是用弓弩手先進行射擊,等箭射光了再讓步軍衝鋒,之後再讓騎兵衝鋒。戰馬珍貴,大將軍這樣陣法和我們一起的戰術完全不一樣了呀……”
文鴛回應:“弓弩是短距離上對付騎兵最好的武器,如果等箭都射光了,那不是變成了誰兵多誰就贏?那我訓練你們這麼久還有意思嗎?”
下面的人不說話了……
文鴛接著說著:“你們以前之所以打不贏金軍,不是因為你們作戰能力有問題,而是戰術思想的原因。弓箭需要遠距離壓制上射出大部分,但還是要保留一部分和儘可能多的弩箭聯和對付敵人的騎兵。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對付敵人騎兵最好的武器並不是我方的騎兵,而是我方的弩手。長槍和大刀的攻擊距離明顯沒有弩箭那麼遠,這就是我要給你們指出的戰術上的‘真正的正確’。”
又是一陣好長時間的分析,這個陣法和使用陣法的基礎才算徹底講明白。
文鴛嗓子都快喊啞了,最後一句:“各部先自己探討一下,下午開始實際操練,由各部領兵長指導……全軍解散。”
有計程車兵問著:“你們聽明白了嗎?”
“沒有完全懂,但也不是一點都不明白……”
“那一會兒問問伍長、什長吧,他們應該都懂了……”
一個年輕的伍長,看上去二十歲都不到。幾個士兵問著他:“伍長,那個陣法的使用要領什麼的您都記下了嗎?”
“記下了,怎麼啦?”
“那伍長您能給我們講講嗎?我們沒太聽明白……”
年輕的伍長分析著:“這個簡單,簡單的形容就是將士兵的攻擊力提升到最大化,講究的是協同作戰。而不是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和敵人比拼軍力。射擊和推進同時進行;弓箭壓制敵步軍;弩箭壓制敵騎兵;我方騎兵迂迴攻擊敵方的側翼。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刀盾兵在我方軍陣被敵軍衝開以後需要移動部分刀盾兵從外圈進入內圈,讓衝進我軍陣的敵軍無法逃脫,這個是最難的地方…………”
士兵們充滿了羨慕和崇拜:“太神了……只聽一遍就什麼都記下了,而且頭頭是道。”
伍長有些靦腆地笑著:“其實以前我也說不出這些,但後來發現下多了棋,感覺下棋和作戰有些許暗合之處。”
士兵裡面有兩個看上去年齡已經有些大了,嘆了一口氣坦言:“你們真是少年英才啊……看您這位伍長那麼年輕,肯定是剛參軍不久,有這等見地以後必然前途無量……”
年輕的伍長謙虛著回應:“活到老學到老,大家都在進步……比我優秀的多得是,不敢驕傲……”
這話剛好被路過的文鴛聽見,文鴛過來問著這個年輕的伍長:“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來的?”
“回稟大將軍,卑職名夏和謙,金陵北部小城嶽城縣人。”
“姓夏?金陵的氏族嗎?”
“回稟大將軍,卑職並不是氏族出身,家父做些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