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報告大帥,金軍沒這麼抵抗就撤了,請問我軍要不要追擊?如追擊,多遠為止?”
“無需追擊了,大軍退回!在面前這片平坦的區域紮營造飯。”
“遵命!”
看來對面這個萬人的領兵將軍還有點意思,能猜到文鴛想速勝。只要提前撤就至少能多熬住一個晚上。
不知道明天的戰局會怎麼樣,但預想中應該不會太順利。
如果齊軍裡面也有領兵將軍能精確的掌控時間,齊軍何至於那麼大的優勢卻陷入戰事膠著。
現在局勢並不明朗,而且還有亂成一鍋粥的可能。
只要一方亂了,一方沒亂那就是單方面的屠殺;如果兩方都亂了那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或許三人對兩人的街頭械鬥勝負往往明瞭,但現在近三十萬對二十萬,人數優勢往往會被戰略和戰術影響。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戰局本身。
決定戰勝勝負的永遠是人,這本無可厚非。但這個“人”是指誰就要看什麼時候了。
在戰略層面要看主帥;在戰術層面要看主將;在臨敵指揮上要指望偏將、校、尉、士;但在真正的戰鬥上,士兵的兵員素質、精神狀態其實重要性僅僅低於主帥……
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將帥固然珍貴,但士兵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現在如果一方的兵員出現士氣低落,甚至是出現慌亂、騷亂……更甚者發生譁變、兵變……那人數多少還有意義嗎?
就好比金軍就算現在突然多出一倍的兵力,但如果士兵不想戰鬥,那和多二十萬“人偶”也沒有太大區別。
現在文鴛的職責就是保證士氣、謹小慎微,有序掌控、攻守合理。
就算戰局會變得一團糟,但只要保證自身不會犯低階錯誤,而等對手犯錯誤就行。
所謂攻擊是最好的防守,但事情往往有相對性。如果攻擊是最好的防守,那防守就是為了更好的進攻咯?反問)
齊軍這邊士兵已經回營,就算明天會面臨新的對峙局面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士兵不能飛行過來作戰。一步一步走過來,難免有些事情需要克服和準備。
心理準備也是為將者的必修內容,為的是讓領兵統帥能時刻保持鎮定。
大營已經搭好……幾萬人半個時辰收集木材、半個時辰把隨軍的巨木和收集的木材一起搭成營寨的外牆。
剛好是夜幕降臨,現在只需要把營帳搭起來然後再吃飯,再然後就只剩睡覺休息了……
哨兵隊長來問文鴛:“請問大帥,請問哨騎隊需要出營寨預警多遠為宜?值夜口令又是什麼?”
“敵人不敢來夜襲,如果東方羿大軍來也不可能那麼快!況且東方羿也不會來,就剛才那幾千兵馬敢來嗎?就在營寨周邊巡視吧,不要離營寨超過百米!有‘狼’……口令那就……‘有狼’。”
哨兵隊長離開,一路上有些疑惑:“雖然在西北,狼很常見。但也不至於來攻擊那麼多人吧?哨兵隊人多,又有武器,狼……?就算狼群來了,能咬死那麼多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嗎?明顯不能!)”
其實這個“狼”的意思也並不是指它本身,在文盲率非常高的齊國,士兵聽不懂這種話也是常有的。所以很多人都見慣不怪,反正只聽將軍的號令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