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追來逐去的景象其實很少見。
大軍一般都拉得很開,如果要互相追逐的話,各方的隊伍都容易脫節,不好被有效的控制。
然而在這兩年的戰場中卻總能發生奇奇怪怪的事情……這究竟是主帥的原因還是別的什麼就耐人尋味了。
現在的文鴛三條路走,一是攔斷韓平的退路,但如果把東南面都重兵設伏的話就無暇顧及海雄了。海雄被東方羿攻擊的話,文鴛只能先攻擊韓平……這樣就是間接地揭開決戰的序幕。
二是放韓平往南突圍,讓韓平去南邊以後繞過海雄的埋伏再往西。這樣雖然能讓大局穩定,但卻不是用兵之道。
三是派部分鐵騎快速趕往指定地方攔截韓平大軍,然後率大軍繞過所有人去進攻東方羿,這個方略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東方羿也已經往西。如果文鴛率大軍至少要大半天才能到東方羿的位置,戰場上情況瞬息萬變,這明顯也不是好辦法。
文鴛猶豫了一下,但還是下令先攔截韓平大軍。從東面和南面兩路出兵攔截韓平,騎兵射手先行,槍兵步卒隨後,相隔不超過三里,避免隊伍脫節嚴重。
如果合圍的話,海雄即使隊伍不動,文鴛也能殲滅韓平的幾萬兵馬。但海雄現在非常被動了……東方羿已經把搶佔了不少有利位置,只要海雄部隊一動就可能遭到襲擊。如果海雄的隊伍出現脫節的情況,那戰局就可能再次逆轉……
現在金軍是弱勢,但東方羿派出精騎提前佔領了很多要道和制高點。文鴛可以消滅韓平,但放棄海雄就意味著海雄的處境可能非常危險。
海雄現在如果原地不動還好,但要保證西面和北面都有兵馬攔截韓平大軍的話,隊伍必須要動起來才行。只要動起來就陷入了東方羿的圈套……
海雄自然是看不到這一點。
所以文鴛才讓隊伍攔截韓平,原因其實是想拖住韓平,有多餘的兵力能前往東方羿的側面。
文鴛既然看得出來問題的節點;既然知道海雄的危險,自然要保住這個齊國的將帥和他那近十萬的齊國精銳,要說隨軍的郭絕和文鴛關係也不錯,屬於是看著文鴛長大的。
於情於理、為公為私,文鴛都要去救海雄。
東方羿的側翼現在防守倒也很薄弱,但就是不知道文鴛大軍到的時候,這側衛的部隊戰鬥力怎麼樣……
半天以後文鴛親率大軍到了東方羿的側面的時候,如果是開啟決戰或許又是一番讓人苦笑不得的景象。
現在只有再等上半天了……
文鴛大軍開拔,現在包圍韓平的部隊統帥沒有更好的人選了,王勇和王顯要以防萬一,留守在城內。宇文珏和李立要必須留一個……
帶宇文珏去的話可以出兩路奇兵,對東方羿實施反包圍。因為宇文珏有能力可以統領一支大軍。
但帶李立去的話,李立的帶兵才幹就要差上一些了,為防萬一只能文鴛獨領大權。
按理說帶宇文珏是更好的選擇,但文鴛選的李立隨軍指揮。
原因嘛……文鴛沒說。但仔細一想應該是不想讓韓平大軍跑掉吧……在臨敵決策上宇文珏的才幹是要高於李立的,如果宇文珏領兵包圍韓平,韓平能跑掉的機率很小。
如果文鴛親自領兵包圍韓平的話,韓平不管做出什麼決定文鴛都能應對,韓平能跑掉的機率幾乎為零;宇文珏次之,李立再次之。